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汉滨区共选派驻村干部3000余人,结对帮扶干部6000余人,共有200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在2021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区)如期摘帽的目标。在扶贫路上,我们的党员干部?力同心、攻坚克难,有的父母病重无法尽孝,有的妻子怀孕无法照料,有的子女出生无法陪伴,有的牺牲在脱贫攻坚工作岗位上。同时出现了“夫妻档”、“父子档”、“全家档”,一系列扶贫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为记录广大一线扶贫干部的奋斗历程、定格脱贫攻坚的暖心瞬间,即日起,汉滨融媒将陆续推出《我的扶贫故事》,带您重温扶贫路上的酸甜苦辣,献礼建党100周年。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扶贫故事是《从清华到青狮》

2019年夏天,惜别清华园,不顾亲友反对毅然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深度贫困县陕西省汉滨区,几回回梦里忘不了毕业典礼上王辰院长对我们的叮嘱,迅速完成角色转换,从受哺于社会转为奉献社会,将清华赋予的学识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扎实行动,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而努力奋斗。

回首清华园,历历在目,从学生到职场小白,进村庄住农家院,吃百家饭,行万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从不屑一切的小丫头片子到村主任助理一年半的时间。我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进村不久,便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营养,增强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增强为民服务本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所学知识投入到为人民服务行动之中。

青狮村的秋天是收获希望的季节,我高昂的激情犹如青狮的秋老虎,对青狮充满期许,恋上青狮的山、青狮的水,眷恋这里的农耕文明。“您好,我是你们的帮扶干部徐娇,可以喊我娇娇,我今天到你们屋来坐哈!”这句问候语,开启了我的入户之旅。

从未有过农村工作经验的我别说“八个一批”了,连“两不愁三保障”都数不全。在接到帮扶任务后,一本户档资料,一个扶贫大数据系统,一本驻村工作日志就是我初入扶贫战场的“武器”,揣着它们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迈开了我的脱贫攻坚之路。

跟帮扶对象程良宝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19年接近年关的时候,见面的场景历历在目。我到他家时已是日上三竿,叫了半天门他才蓬头垢面,睡眼惺忪地扒拉着半边门框,要理不理地斜眼望着我。我就忍不住在心里犯嘀咕,一个大男人大白天睡懒觉,难怪日子过得差,我还没开口说话,他倒突然冒出一句:“你一个小女娃子,能干啥?帮扶不就是挂个名。”

打击远远不止这一次。到程光明家的时候,他正准备去放牛,我还没开口,程叔就说:“这是哪来的客,我没认到?”我立马自报家门。程叔接下来的话让我心里凉了半截:“我今天要上山干活儿,没有时间招呼你!”下了逐客令,怎么办?只能走呗!

更惨的是,步行一个小时走到居住在半山坡上的张志福家时,居然铁将军把门,只有门口那欺生的大黄狗张牙舞爪向我示威,直到把我赶出院子之外,等了半天也不见主人家的面,无可奈何只得讪讪地回到住处。

初到基层那种满满的单纯和自信,被现实击得支离破碎。那夜我辗转难眠,泪水不争气地在眼眶里打转,一遍遍地问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同学或朋友出入高档的写字楼及高级学术会议,而我却面对的是小电炉、旧桌子,一大堆表格、资料,入户的泥泞路,身上是灰尘,心里有委屈。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坚持?

次日清晨,看我双眼红肿,村主任关切地问:“这个女娃怎么哭鼻子了,这才到村上一天就想你妈了?”那一刻,委屈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我无不委屈地讲完了昨天的那段经历。村主任安慰我道:“小徐,这多大个事嘛,咱们农村就是这样,你以后多跑几趟就好了,只要你实心实意地去和群众交心交底,群众就会信任你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仔细比对扶贫大数据系统与户档资料的内容,将住房、医疗、教育、饮水等作为核对的重中之重,了解底数,摸透政策,三天两头到贫困户家里去坐一坐,和群众唠唠家常,避免“任务式”走访,群众反映的每件事我都认真记在笔记本上,他们的困难和意见我都及时整理并向村支书和包村干部汇报。我不断地学习扶贫政策,及时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虚心地向村干部们请教学习,俯下身子真心实意和群众打交道。慢慢地,贫困户成了我的亲人,而我这个帮扶责任人,在群众心里也不再只是一个代号,而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宝哥家6口人,父母都是残疾,女儿在上初中,小儿子嗷嗷待哺,妻子在家务农,自己一个人靠务工养活一家老小。本来2018年已经脱贫,小儿子出生的时候因并发症住院让本身贫困的家里雪上加霜。那时的宝哥思想消极,总想等着政策能够给他大包大揽。了解到家里的情况后,一方面,我及时给村委会打报告,为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积极争取包联部门区卫健局发起的代养殖产业,每月为其小儿子送“营养包”。女儿考上职校以后,我积极为她申请了“雨露计划”。通过现有惠民政策大大减轻他家的负担。一方面,我用心、用情从思想上精神上开导他鼓励他,一定要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勤劳和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在我的疏导鼓励下,他积极外出务工,勇敢地扛起家庭重担。宝哥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当初在我印象里大白天睡觉不思进取的宝哥,真正成了家庭的顶梁柱。当初在他眼里我一个啥都干不了的小女娃,也被他经常夸赞道:“徐娇妹子,是个好干部。”看到宝哥如今的变化以及对我态度上的转变,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程光明老两口的心病就是旧宅腾退补贴,入户一次问一次。我就一直关注着上面的动静。只要补贴到位,我就主动向他们报告。当有一天我告诉他补贴已经打到他卡上时,老人家高兴地向我表示感谢,好像这钱是我发给他似的。其实,我知道,是党的政策好,自己只不过是传递了信息而已。

记得去年镇上收缴农村合疗款的时候,程叔的老伴儿拉着我的手说:“你程叔放牛去了,他出门之前给我说,如果徐娇来收合疗款,把钱给她就行,她我信得过。”那一刻我再次落泪,不同的是这次是喜极而泣。

张志福夫妇年逾古稀,有两个女儿常年在外,缺少的是关心与陪伴。每次入户我都多坐一会儿,听他们讲述70年代的历史,80年代的故事,慢慢地他们跟我掏起了心窝子。去年的一个暴雨天,我入户查看防汛情况,看见张叔老伴儿佝偻着背,蜷着腿将屋后污水井的水一瓢一瓢的舀出来,那心酸的一幕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弦。我在想,自己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当即掏出手机,多方比较为其网购了一台小型水泵。货到后,我及时送到他们家并现场安装调试好了水泵。当插上水泵电源,屋后污水被源源引出时,张叔感激地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这台水泵不仅消除了张叔家的洪涝隐患,还将水引到农田,灌溉了庄稼。现在,每当我走进他家院子时,那条大黄狗都围着我摇头摆尾,张叔老两口还将自家院里的瓜果和自制的小吃刻意给我留着。

回首往事,心里五味杂陈。一次次入户交流,一次次寒来暑往,一次次督导检查,平凡的工作似乎在原地打转,但丈量群众的步伐越来越熟悉轻快,打开群众心门的方言越来越地道顺溜,空白的驻村工作日志逐渐充实丰厚。在时光的抚摸下,感觉到自己在慢慢地成长成熟。现在的我,不再犹豫,不再怀疑当初的选择。

我庆幸,作为一名曾经的清华学子,在家乡青狮这片热土,历经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我的灵魂受到洗礼,信念更加坚定。

未来的路上,我将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把初心铭刻胸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绽放新时代年轻干部的绚丽风采。

(作者简介:徐娇,女,中共党员,汉滨区卫健局四级主任科员。2019年8月至今任汉滨区洪山镇青狮村主任助理)文章摘自:《我的扶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