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你这货架确实超出门店范围了,既影响镇容,也存在安全隐患。咱们一起把它拆了,把门口收拾利索,镇里统一给硬化、维修路坎,你这五金店招牌亮出来,生意肯定比现在堆在路边好!”关庙镇金星村的干部又一次来到李合金的店门口,语气恳切。

“说得轻巧!我这货架拆了,东西放哪儿?生意咋做?简直麻烦很!”李合金内心很不愿意。这样的对话,在示范线建设初期,在金星村二桥转盘至龙王泉村316国道的整治路段上,并非个例。

改变的契机,源于关庙镇“千万工程”示范线的全面建设。这条示范线,不仅是提升镇域面貌的风景线,更是检验干部作风、凝聚民心民力的试金石。面对公共节点老旧、地面破损、排水不畅、乱堆乱放等“老大难”问题,关庙镇党委政府下定决心,不仅要完成节点提升、破损路面维修等“硬件”升级,更要攻克群众思想上的“堡垒”,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干部汗水,浇开群众“心墙”


面对临时搭建难拆的“硬骨头”,镇村干部没有选择强推硬干,而是组成工作专班,“磨破嘴皮、跑穿鞋底”,一次次上门讲政策、说道理、算长远账。“我们不是来找茬的,是来帮大家一起把环境变好,让咱们关庙更美、大家生活更舒坦、生意更好做!”成了干部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看到干部们是动真格要为大家办实事,而且规划得确实比自己想得长远周到,李合金的态度终于软化了。同意拆除的那天,镇村干部齐上阵,不仅帮他拆除了违建货架,还七手八脚地帮忙把店里的货物搬运整理、清扫门前环境卫生。“当时看着他们每天早上在这条路上忙忙碌碌、汗流浃背的样子,心里觉得这事也许真是件好事。”李合金回忆道。

很快,承诺兑现了。他家门口破损的路面被平整硬化,杂乱的土堆变成了整洁的通道,维修一新的路坎边也栽上了绿植。如今,李合金的店门前宽敞整洁,“合金五金”的招牌格外醒目。“环境好了,看着都舒畅,客人愿意来,停车也方便,生意确实比以前更红火了!当初那点抵触,现在想想真是没必要。”他笑着坦言,语气里满是认可。


新颜,老店焕发“新生”


同样迎来欣喜变化的,还有沈家岭社区二组新街路口那家开了十几年的“红安蒸面”。

“王老板,您这蒸面味道是咱关庙一绝,多少人吃着家的面长大。但你看这活动板房搭着,里面东西也旧了,墙面油污也多,要是能借着这次‘千万工程’的东风,里外一起提升一下,老味道加上好环境,那还不客人更多,生意更好?”社区包户干部的话,说到了店主王远安的心坎上。

这家店承载着太多人的记忆,但岁月也留下了痕迹店前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显得格格不入,店内设施老化,墙面被岁月和油烟浸染得泛黄泛黑。虽然味道依旧,但环境确实让一些新客望而却步。

干部们耐心细致工作,让王远安下了决心,“确实,老店也不能总是一副老样子。政府下这么大力度整治门口公共环境,我自己也该投点资,让店里店外一起靓起来!”

半个月的停业装修,换来的是焕然一新,违建板房拆除了,店堂明亮整洁,新添的设施泛着光,墙面重新粉刷洁白。与此同时,店外的公共区域整治同步完成,人行道平整了,节点景观提升了。

重新开业那天,老主顾们迈进店门,纷纷惊叹:“老王,你这么一整,店变得都快不认识了!真亮堂,真干净!”“在环境下吃面,感觉味道更香了!”听着熟客们的夸奖,王远安脸上笑开了花:“是啊,政府把外面弄得这么好,我自己也得跟上步伐不是?现在干活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共建共享,绘就关庙“新景”


金星村李合金和沈家岭社区王远安的故事,只是关庙镇“千万工程”示范线建设中众多群众从理解到支持、从旁观到参与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旨在全面提升公共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攻坚战中,关庙镇党委政府扛起主体责任,主要领导一线指挥,全体镇村干部沉下身子、走村入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化解疑虑,用实干赢得信任,他们不仅是政策的宣传员,更是行动的示范员、群众的服务员。而示范线建设的最大成果,不仅仅是沿线一个个公共节点的精致提升、一块块破损地面的修复硬化、一处处杂乱空间的净化美化,更是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和发自内心的支持。环境的美化提升了生活的品质,优化了营商环境,更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居民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从最初的“怨声”到如今的“掌声”,关庙镇“千万工程”示范线建设不仅是一条环境的焕新之路,更是一场深刻的民心凝聚之旅。当前,示范线建设扎实推进,农房风貌提升任务已全部完成,拆违治乱取得显著成效,112个公共节点焕然一新,安全饮水改造、文旅标牌建设等项目同步有序推进,持续完善公共设施,优化镇村环境。随着建设成果日益显现,发展正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这条示范线,正在为关庙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