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好时节。
当前,紫荆镇1700亩水稻已陆续进入收割期,田间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8月27日上午,荆河村一组的稻田里格外热闹。一台小型水稻收割机来回穿梭,“轰隆”声此起彼伏,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除杂、装袋全流程,片刻间,一片稻田的稻谷便被“收入囊中”。
“我们老两口体力跟不上,往年这一亩二分田,得请7个人忙一整天,2人割稻、4人脱粒、1人运粮。每人每天按120元算,人工费要840元,还管饭。”74岁的农户王忠丙捏着颗粒饱满的谷粒,笑得合不拢嘴,“今年用机械收割,一亩才花120元,个把小时就完事儿,还直接用车帮我送回家,太省心了!”
刚帮王忠丙收完稻,收割机主人、安康北山德荣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德荣便准备前往自己的流转稻田。“这台收割机是去年买的,总价4.2万元,政府补贴了1.2万元,特别适合紫荆镇的田块。”他介绍,自己在荆河村流转了200多亩水田,今年水稻长势喜人。“种了140天、150天两个品种,亩产预计能到1000斤、1200斤,平时施肥、防虫都用无人机,效率特别高。我打算过几天再添一台收割机!”收割后的稻谷直接装车运往他的厂房烘干,全程机械化操作,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不过,荆河村一组的李佑炳夫妇,仍在用传统拌桶手工打谷。“我家田块小,收割机进不来,只能我俩一人割、一人打。”看着不远处高效作业的收割机,夫妇俩脸上满是羡慕。

“今年我们推广了良种良法配套、秸秆机械化还田、机收减损技术等措施,水稻产量比去年明显提高。”紫荆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马涛说,“目前全镇水稻颗粒饱满、长势良好,预计一周后进入全面收割期,1700亩水稻总产将达880余吨,一定能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丰收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