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深入推进,孝义善举引领志愿服务广泛开展、银发经济带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千里汉江,源远流长。孝义美德,世代相传。
秦巴山间、汉水之畔的安康市汉滨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孝义文化建设为抓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聚力建设崇德向上幸福安康。
百善孝为先
好家风汇成新民风
“百善孝为先,我们首先评选孝义典型。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4月3日,汉滨区吉河镇福滩村召开一季度村民代表大会暨道德评议会,大家一致同意,表彰张修菊为孝老爱亲先进典型。
38岁的张修菊是福滩村五组村民。多年来,张修菊与丈夫各安内外,处理家务、教育子女、照顾公婆,她一样也没落下。随着年事增高,公公、婆婆相继生病、住院,张修菊往来奔波、精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
“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时候,奉行孝道是做儿媳的本分。”张修菊说,舍得为父母、公婆花钱,让他们高兴就是“孝”,照顾好老人的身体,让他们少生气少担忧就是“顺”。
知孝义,传家风。近年来,汉滨区深入挖掘“流水谢氏”“大河康氏”等家规家训,广泛开展“讲述我的家风情怀”活动,定期举办“孝义家庭”故事分享会,试点打造“家风家训楼”9个,引导广大群众礼敬孝义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巩固提升新民风建设成果,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让孝义文化建设成为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和有利抓手——2023年,全区共开展孝义主题道德评议420场次,评选表彰区级“孝义之星”“孝义之家”530余户(人),全年开展“孝义新风进万家”“厚德汉滨”等主题活动2000余场次、参与群众10万余人。
汉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子新说:“要不断健全家风校风民风建设机制。把践行孝义善举融入家风家训、课堂教学、村规民约,以良好家风带动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让美丽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润物细无声
志愿服务引领文明实践
阳春万物,日进日新。
3月30日,晏坝镇泰山庙村,茶农周姿龙正加紧采摘明前茶。
“春光不等人。明前茶要采芽尖,如果不及时采,它就失去原有的价值了。”周姿龙对儿媳程静说。
十数年坚守,无怨无悔。周姿龙悉心照料体弱多病的公公、护理身体瘫痪的丈夫、照顾精神障碍的姑姐,入选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美德如春风,润物细无声。周姿龙的言语和行动深深影响着子女和周围的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儿子儿媳们就会回老家看望她,力所能及地帮助她干农活、做家务。大儿媳程静更是在城里加入了志愿服务组织,只要有时间,她都会积极提供志愿服务。校园安全、交通劝导,处处都有她的身影。“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婆婆是‘中国好人’,我们要把大爱传递给更多的人。”程静说。
培育孝义善举,开展志愿服务。汉滨区组建干部、医护、教师等“孝义志愿服务队”,实施省级诚信示范区、信用村镇、信用单位和无讼村(社区)建设,全年开展送件取物、健康体检、社保缴纳等便民服务3000余次,开办孝义食堂34个,建设“邮爱驿站”92个,评选区级诚信企业32户。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由之路。孝义文化从传统走来、显时代光彩。结合乡村文化振兴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汉滨区将孝义文化打造为重要文化品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汉滨区委宣传部荣获2023年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汉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共”工作机制等5个项目获评全省文明实践“十百千万”创评项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银发经济大有可为
每天中午,居家养老的杨学花和丈夫一起走进培新街社区孝义食堂,大家愉快就餐,谈笑风生。“人老了,能按时吃上一口热饭,这是很幸福的事。”杨学花说,来回也就几步路,很方便,顺道还能锻炼身体。
为全面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老城街道培新街社区自去年11月开办孝义食堂,按照75岁以上老人每餐2元、75岁以下老人每餐5元的标准收费,目前各项运营已经进入正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孝义食堂吃到了热饭、找到了快乐。
社区党委书记周明华说:“目前,每天在孝义食堂用餐的老年人有30多人。我们鼓励每名干部争做爱心志愿者参与到管理服务中。”
开展养老助老,发展银发经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汉滨区持续完善孝义文化阵地、载体、机制。立足生态优势,用好富硒资源,在城东新区规划打造生态康养产业园,制定《汉滨区生态康养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精准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银发经济。
实践证明,以孝义美德为引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丰富养老助老载体,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023年汉滨区受理赡养老人案件同比下降59%,江北街道前张岭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汉滨区5家养老机构入选全省首批旅居养老基地名单。
“孝义植于心,文明践于行。我们深入开展孝义理论研究、宣传阐释、教育普及等活动,重点抓好知孝义、懂孝义、行孝义、扬孝义四项工作。”汉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荣平说,汉滨区将开展孝义文化示范镇(街道)村(社区)创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品牌建设,为建设“陕南首善之地、全省民风高地”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