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汉滨区按照中省要求,继续选派机关企事业干部组成工作队开展新一轮驻村工作。全区中省市区镇驻村工作队(组)356支1760人压茬到岗履职,他们带着责任与使命,奔赴基层一线,开启驻村新征程,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注入蓬勃的新生力量,也标志着汉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即日起,汉滨融媒将为您推出第一书记驻村系列故事。
“快去看,王书记回来了!”
6月7日一大早,王治平的车刚刚拐过一道山梁,汉滨区瀛湖镇响水沟村村民晏荣朝听到鸣笛声,从椅子上一跃而起,三步并作一步径直奔向门外的公路,“王书记,我们终于把你盼回来了!”
这段时间,响水沟村的村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再见到“第一书记”了,大家伙都在打听王治平的消息。村民们担心与他们朝夕相处了5年多时间的“第一书记”不来了,这可是真心舍不得呀。
“去革命圣地延安学习了几天,请放心,再也撵不走了。”谈笑间,王治平给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2016年3月,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王治平临危受命,从汉滨区人社局来到响水沟村扶贫。
当时,村级活动场所年久失修,组织生活不正常开展,各项制度不健全,村民人心涣散,响水沟村是全区响当当的软弱涣散村。“包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不是被村民赶走了,就是被困难吓跑了,村民拍桌子、掀板凳、闹会场的事情时有发生,干群矛盾突出,越级信访连年不断,上届村班子成员被集体免职。”提起过去的响水沟村,王治平至今记忆犹新。
“村民不待见干部,根子还是在干部。”王治平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他从打开群众心结,消除群众对干部的抵触情绪着手,把群众高看一眼,做事公平公正,做到脑勤多想、嘴勤多问、手勤多记、腿勤多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村民王卫林是王治平包联的贫困户之一,王卫林的妻子、大儿子都是智障残疾人,小儿子还在上学,家庭十分困难。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矿难,更是让王卫林一家的生活雪上加霜,王卫林曾一度丧失生活信心,一蹶不振,等着政策大包大揽。
“‘一家子"你可不能倒下,你是家里的顶梁柱。”王治平帮助王卫林重拾生活的信心,动员他搞家庭副业发展养猪产业。学技术、建猪舍、跑贷款、筹资金,在王治平的帮扶下,2019年王卫林一家终于甩掉了“穷帽子”。
王卫林只是响水沟村125户409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个缩影。5年来,响水沟村新修硬化村级公路3条5.5公里,实施油返沙8.2公里,新建饮水工程8处,新建村卫生室1处,实施易地移民搬迁73户,种植拐枣2074.9亩。2019年,响水沟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
嬗变的背后,是王治平与村民们携手奋斗的艰辛历程,是干部群众用汗水浇灌的累累硕果。现在的响水沟村,村级班子坚强有力,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盖起了小洋楼,响水沟村蜕变成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村庄。
“支部复活了,现在到村里办事很方便”“村务公开了,每个人心里都是一本明白账”“人心凝聚了,水电路都搞美了”......响水沟村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如今,“小康”已经成为响水沟村这片土地全体村民的真实日子。眼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开始吹响,战鼓声声,催人奋进。
在王治平看来,虽然响水沟村整村脱贫了,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巩固加强。为此,王治平又一次披挂上阵,向组织主动请缨,打算留在响水沟村,把乡亲们扶上马、送一程,“我最熟悉这里的村情民情,在这里倾注了大量心血,对这里有感情,深深地眷恋着我的村民,所以我主动申请继续担任响水沟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
“看到王书记留下来帮我们,我们打心底里高兴。”上个月,脱贫户王卫林注册成立了汉滨区瀛湖镇新庄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还开起了酿酒小作坊,小儿子也考上了江北高级中学,一家人的日子像蜜一样甜。
“接续乡村振兴,我将履行好第一书记职责,全力以赴带出一个好班子、找准产业发展好路子、脚踏实地干出一个好样子,奋力写好乡村振兴答卷。”王治平表示。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今年以来,汉滨区向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安置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重点村等村,共派出356支1760人的驻村工作队(组),帮助各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