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康市公布了2025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名单,24名少年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他们以孝亲敬长、勤学善思、志愿服务等鲜活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先进事迹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见证,更为全市青少年树立了可学可做的榜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2025年安康市“新时代好少年”吧!
刘珺怡,汉滨区培新小学五年级7班学生,现任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副大队长、班级班长及中队长。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她始终以“品学兼优,多才多艺”为目标,在学习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勤奋好学,争做知识海洋的追光者
刘珺怡始终坚信“书山有路勤为径”,把学习作为成长的基石。课堂上,她专注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讲解,眼神里总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遇到不懂的问题会追着老师请教,直到完全弄懂;课后,她会认真整理课堂笔记,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难点,养成了“当日事当日毕”的好习惯。每天睡前半小时的阅读和预习,是她雷打不动的“功课”,课本上红蓝色的批注,见证着她对知识的执着。
凭借这份踏实与勤奋,刘珺怡的学习始终稳居年级前列,连续五年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及“优秀少先队员”。但她深知,学习成果不是终点,而是探索更广阔世界的起点,所以总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进步,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追逐光亮。
多才多艺,勇当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刘珺怡坚信全面发展才能让青春更精彩。书籍是她的“良师益友”,从《史记》中的历史智慧到《昆虫记》里的自然奥秘,她总能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年均阅读量超过50本,读书笔记攒了满满3个厚本子。这些积累让她在语言表达上更有底气,也让她与“红领巾讲解”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尤其热爱语言艺术与传统文化,2024年,刘珺怡有幸被学校抽选参加省、市、区三级“红领巾讲解活动”。为了讲好安康的红色故事,她利用周末反复照着老师的指导演练,对着镜子纠正语气语调。那段时间,她的书包里总装着讲解稿,课间练、放学背,连做梦都在琢磨情感表达。最终,这份执着让她收获了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区一等奖的好成绩。站在领奖台上时,她更加明白: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作为学校的“小主持人”,刘珺怡先后主持过校园艺术节、年级活动、少先队入队仪式等多场活动。记得第一次主持全校活动时,她紧张得手心冒汗,是老师鼓励她“把台下当作一群想听故事的朋友”。如今的她,已能从容应对各种场面,清晰的吐字、自然的台风,总能赢得满堂喝彩,这些都离不开学校老师们的谆谆教导。
此外,刘珺怡在钢琴考级中取得六级证书,绘画作品多次在区、校级比赛中获奖;2022年参与安康市广播电视台创文宣传片《文明是什么样子》拍摄时,为了展现少先队员的活力,在38℃的高温下反复拍摄也毫无怨言,用微笑传递文明力量;2023年,在安康市广播电视台策划的“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片中,她化身“节气小使者”,向观众讲述春分竖蛋、冬至包饺子的民俗故事,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热心奉献,甘做温暖他人的践行者
“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收获快乐”,这是刘珺怡从小学到的道理。作为班长和中队长,她总像“小太阳”一样温暖身边的人:同学数学题不会做,她会拿出草稿纸一步步讲解;小组活动遇到分歧,她会耐心协调大家的想法;班级卫生值日,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检查好每一个角落。
在少先队活动中,刘珺怡和队员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好书漂流”“环保小卫士”等活动,让集体更有凝聚力。走出校园,她积极投身公益:重阳节到敬老院时,为爷爷奶奶读报、表演节目,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她心里甜甜的;在社区“环保宣传日”活动中,她带着自制的宣传画,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小知识;创文期间,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提醒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这些经历让她明白,少先队员的责任不仅在校园里,更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胸前的红领巾飘扬了五年,它见证着刘珺怡的成长,也指引着她的方向,时刻提醒着她:新时代的少年,要既有仰望星空的志向,也有脚踏实地的行动。过去的成绩是成长的印记,未来的路上,她会继续以“品学兼优,多才多艺”为目标,在培新小学的沃土上,努力学习、锤炼品格、服务他人,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光添彩,争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