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期,洪山镇七里村立足资源禀赋,以“小魔芋”撬动“大产业”,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业驱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这场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实践,不仅激活了土地价值,更探索出山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洪山镇七里村地处秦巴山区生态腹地,长期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土地效益低下的困境。村“两委”锚定“人无我有”的差异化定位,引入魔芋这一高附加值作物,其喜荫耐湿特性与山地生态高度适配。通过“土地集中流转+林下立体种植”模式,昔日闲置坡地摇身变为“黄金种植带”,实现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
面对魔芋“怕旱怕涝、易染软腐病”的种植难题,七里村构建“科技护航”机制。一方面邀请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根据土壤温湿度、病虫害情况,开具“种植处方”。系统掌握种芋选育、林下套种等技术,实现种植标准化、科学化。一方面,组织农户参与“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掌握种芋消毒、轮作套种等核心技术,培育本土“田秀才”10余人。
七里村支书张云会坦言:“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去年一年种植魔芋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年收入2000元的增长,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接下来,七里村将以“生态有机”为核心卖点,积极探索从“卖原料”到“创品牌”的全链升级。“我们要让魔芋从‘土里’走向‘云端’,确保村民们的辛勤劳动能得到丰厚回报。”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找准“土特产”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以科技与组织创新激活资源要素。当“一粒魔芋”串联起生态、经济与社会价值,这片土地正书写着“小作物撬动大振兴”的时代篇章,为山区农村探索共同富裕路径提供可复制的“七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