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中,汉滨区五里镇采用“补短板,转提升”的措施,积极动员利用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村(社区)网格员的力量,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补短板,抓提升 “为政府的行为点赞,这样我们商户(外部)环境好,有利于我们做生意。”伴随着“突突……”嘈杂的电钻打击地面的声音,五里镇粮油店老板卜贤康热情的拿着几瓶冰冻的矿泉水,分发给正在安装隔离桩的工人。
从余家河至四合桥头单边800多米,以前一直是五里镇最“热闹”的路段。车辆肆意停放、路边环境“脏乱差”,遇到雨天和上下班高峰期,短短的800米路程非得10多分钟。提起这段路,都是大家的“心病。”“这次区、镇、村多部门联动,经过调研走访,征求群众和商户意见,决定在这段道路两边安装900个隔离桩,引导车辆停在附近停车场,禁止所有车辆长时间停留。”五里镇环卫所副所长张永康说。
在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切实解决316国道五里路段两侧“脏、乱、差”局面,由汉滨区政府牵头,区创建办、区城管分局、区经贸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路局、交警大队、五里政府和各村(社区)联合进行联合整治活动,重点对环境卫生、集镇(出店)经营、车辆乱停乱放、不规范广告、“三堆六乱”、绿化修剪、弱电线路、村组道路环境进行整治,对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摆乱占等行为进行规范整理,形成“攻坚+常规”的整治模式。“把这道路整顿的好,感觉街道整齐就是好。”“整顿的好,共产党好。”?“这样整治为我们商户提供更好的环境。”辖区群众纷纷为整治活动点赞。
微志愿,聚力量
和往常一样,李永乐早早的来到五里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坐在办公室中认真的谋划着近期的志愿活动。85后的李永乐,既是五里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也是五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年志愿队的队长。在其他的志愿服务队员眼里,李永乐思路清晰,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公益事业热情热心,只要是群众的事情总是牢牢记在心间的一名“队长”。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近期天气炎热,环境卫生大清扫、文明出行宣传、社区留守儿童关爱……”李永乐认真的在工作笔记本上记录下近期的工作计划,“目前五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年志愿队只有17名志愿者,但我相信后期有更多的群众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帮助更多的人,凝聚更大的力量。”五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9支青年志愿队广泛的联合社区公益岗、党员群众开展辖区学校、316国道、五里商贸街、月河道开展环境整治100次,清运垃圾5车,使得环境卫生得到整治,空间得到美化,村民的良好生活习惯得到引导,树立起新风尚,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志愿服务队好,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外面的环境创设好,我们更要把自家的环境卫生搞好。”提起社区志愿服务队,大家交口陈赞。
小网格,大作用
“大家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骑电动车要戴头盔,不能逆行。”网格员李德红利用晌午时间,对包联的群众挨家挨户地讲解宣传说,“邻里要搞好关系,有能帮忙的找我。大家带头争做文明户。”65岁的李德红是五里镇五里社区的网格员,也是五里镇五里社区文明城市创建队伍的重要一员。李德红作为村级三级网格员,共包联社区群众29户,在社区中做好各项示范的同时,积极履行社区网格职责,让更多的社区群众感受社区的发展。
“现在年轻人在外面打(务)工,一些年龄七八十岁的老人多。我通过在社区中集中学习一些关于文明安全出行的知识宣传给家,让大家出行更加文明和安全。”李德红整理了一下刚从社区领取回来的摩托(电动)车交通明白卡,认真地梳理安全出行的相关重点内容,趁着农忙晌午的时间向包联的群众讲解。和网格员李德红一样,五里镇共设置三级网格员502名,主要职责是政策法规宣传、环境卫生示范、社情民意的调研、矛盾纠纷的调节、社区治安的巡逻、矛盾纠纷的化解,让更多的文明城市创建知识走进家家户户,让更多的群众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角。
“这次整治活动是起点,也是契机。我们要紧紧抓住全国文明建设的机遇,持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不断地提升群众的满意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汉滨区五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人选罗延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