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河湖长制工作中,汉滨区创新性地提出了“红黄蓝”三色协同机制。通过以“红色护河员”为主导、“蓝色水利人”为支撑、“黄色志愿者”为补充的“三色”融合赋能,形成了水岸联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河湖治理新格局,为守护河湖安澜注入强劲动能。

“红色护河员”全面发力。专业的河湖长制体系覆盖了全区107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9座小(2)以上水库,467名河湖长认真履职尽责,多维度、高频次开展巡河督导;387个村(社区)党支部将巡河护河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护河员开展河道清理、环境整治、公益宣传等巡河护河活动,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今年以来,累计巡河1.29万人次、总里程2.32万公里;落实499处易发溺水事故点位防护措施及管理责任;设立600名护河员公益性岗位,负责河湖日常巡查管护,让大小河湖有人管、有人治、有人护。河湖长制工作连续7年位列市考优秀等次,工作成效“《美丽河湖 山水汉滨》专题片”在CCTV-17农业农村频道进行系列专题展播。

“蓝色水利人”全方监管。通过深化“河湖长+警长+督查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护河员”的工作模式,建立区、镇、村三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创新“三考、三述、三评”工作机制,实行周报告、月检查、季通报和“三色单”督办,聚焦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六项”任务,以全区26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为重点,辐射其他支流,延伸农村河湖,全流域、全覆盖、全方位开展河湖生态环境整治“春雷行动”“亮剑护河2025”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出动干部及执法力量315人,巡查督导286次,执法检查141次,下发《问题交办单》22份,整治问题35个,清理垃圾杂物2800立方,打捞漂浮物2540立方;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30余份,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5件。同时,有效整合镇村干部、护河员、环卫公益岗、志愿服务队伍力量,常态化、持续性开展巡河管护,形成了“严管、严控、严查、严罚”的监管体系,河湖秩序明显好转。全区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黄色志愿者”全力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协同、共建共享”的原则,深入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志愿者管理,组建护河志愿服务队30支,把公益护河行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实现官方管河与民间护河有机整合。通过构建“河湖长制+志愿者”多元协同机制,建立“河湖驿站”,开展“河湖保护进万家”宣传活动,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与“水利家庭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学校和公共场所,发放手册、举办讲座、开设校园课堂等形式,向广大市民及学生普及水资源保护、节水护水知识、防溺水知识,倡导节约用水、杜绝污染、爱护堤岸、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保护河湖、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良性循环,公众护河护水参与率大幅提升,沿岸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使汉江成为连接民生幸福的重要纽带。

作者:武楷钧 李媛
编辑:赵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