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北斗星柄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1、节气特征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安康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开始,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发生霜冻,其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的含量。 “霜降初霜”反映的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淮河、汉水流域在50天以下,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安康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川道逐渐推迟的。安康是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所以汉水流域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 中国古人说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一候是指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实际是祭秋金之义;二候是指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三候是指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2、民间习俗 (1)送寒衣。每年的十月一为传统的祭祖节,且它多在霜降节气中。因此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举行祭祖仪式,将冥衣放在坟前,其意思是天冷了,给先祖送上保暖的衣物,以表达后人对先人的一种思念。(十月一祭祀另述) (2)吃柿子。在北山区域,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冬天嘴唇都会裂开。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柿子虽然美味,但一定注意不要空腹吃;吃的时候也要适量,每次最好不超过3个,未熟的柿子不要吃。 3、霜降谚语 十月天短,无风就暖;十月太阳碗里转,抓紧时间不敢慢; 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秋雨透地,降霜来迟;风刀霜剑严相逼;秋雁来得早,霜也来得早;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霜降见霜,米谷满仓;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霜重见晴天;严霜出毒日,雾露是好天;浓霜猛太阳,浓霜毒日头;霜后暖,雪后寒;一夜孤霜,来年有荒;多夜霜足,来年丰收;霜降降霜始(早霜),雪打高山霜打川;严霜单打独根草;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霜;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苕正适宜;红苕半年粮,好好来保藏;红苕本是庄稼宝,就看收存好不好;时间到霜降,种麦就慌张;霜降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迟(种麦根据气温);寒露种菜,霜降种麦;宁可吃到肚里,不可瞎到地里;庄稼老汉不知闲,放下锄头拿扁担;秋冬耕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出苗。 (配图来源于网络,相关转载内容仅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