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汉滨,稻浪涌金。在汉滨区县河镇谢坝村的稻田里,34岁的徐平端坐联合收割机驾驶座,双手轻拨操纵杆,金黄稻粒便顺着卸粮筒倾泻而下,转眼装满十余袋。

作为汉滨区康聚龙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核心农机手,这位田间“新农人”用十年坚守,从农机“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多面手”,以过硬本领守护着每一粒粮食。

26d8f896769dbc863acf6b14cb638038.jpg

故事要从十年前说起,那时的徐平还是个对农机一窍不通的新手。

“刚开始学开拖拉机,方向盘比我还‘倔’,练得手心全是泡。”回忆入行初心,他眼神里满是感慨。

为掌握操作技巧,他每天握着冰冷的方向盘反复练习,水泡磨破又起却从未放弃。如今,他不仅能灵活操控植保无人机在田间“穿针引线”,还能精准操作免耕播种机让种子深浅一致,手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三类操作证书,成了农机领域的“全能选手”。

e2e4f93ae12ae81a11eabb6c48e48cd2.jpg

技术过硬,荣誉加身。徐平是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学员,曾获陕西省农机手技能竞赛优胜者称号,连续两年在安康市水稻机收减损比武中夺冠,还带领团队拿下汉滨区小麦机收减损大赛亚军。但在他心中,比奖状更珍贵的是“传帮带”的责任,至今已手把手教出500余名农机手。

6ff6a1ba9baa604fb49fe57d931f62f1.jpg

“会开不算真本事,得让机器‘听话’,不撒一粒粮。”作为合作社农机操作教练员,他的课堂常在田间地头,蹲在机器旁拆解零件教维修,站在田埂上示范调整收割高度减损耗,不仅教“怎么开”,更教“怎么修、怎么省粮”。

222c5bf48782449ae9d1624fd6c27a74.jpg

农时不等人,徐平始终冲锋在抢收抢种一线。每到“三夏”“三秋”,他总是最早到场,将合作社20余台套农机逐一调试至最佳状态。他日均完成连片作业超80亩,作业质量达标率100%;近三年足迹遍布周边11个乡镇、132个行政村,为700余户农户保障农时,从未误事损作物。2023年“三夏”连雨天,小麦大面积面临发芽风险,他紧急组织十余人开展机械化抢收,连续加班10余天,帮农户减少粮食损失5万多斤。

492c4f41d79935a72ca06ab14f4b9b80.jpg

如今,徐平又多了个“新技术推广员”的身份。他主动学习玉米免耕种植机械化技术,省去秸秆粉碎、耕地等环节,让农户劳动效益大幅提升。从“会用农机”到“善用农机”,再到“教用农机”,徐平在广袤田野上,书写着新时代农机手“以技护航粮满仓”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