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龙镇依托发展林间魔芋种植,让“小魔芋”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瞧瞧这一盆盆的,每棵隔多远、浇多少水,那都是有讲究的,病虫害也少。”在青山村的魔芋种植基地,杨家堡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佑理指着田垄上排得整整齐齐的两万多盆魔芋介绍,“这设施盆栽用的是一次性种植袋,肥料、水分都能精准控制,就图个后期收成好。阳光下,盆栽的魔芋叶子油亮翠绿,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走出基地,200多亩标准化魔芋种植大田一片郁郁葱葱,满眼喜人景象。“每亩种2500到3000棵,选种子得挑没伤没病的,上肥只用有机肥,连啥时候收都有门道。”正在地里忙活的老杨算起了账,“只要按这规矩来,收成稳当,价钱也卖得高,可比以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种强多喽!”大片的魔芋田顺着山势铺开,不仅有了规模种植的气势,“按标准来”更成了当地魔芋种植的“成功秘诀”。
在退耕还林的拐枣林里,又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树荫底下,魔芋叶子错落生长,和头顶的拐枣树上下呼应,一块地能收两样东西。“以前这林子光长拐枣,没啥额外收入。现在套种上魔芋,一年能多挣好几千块呢。”脱贫户王家成笑得合不拢嘴。近年来,双龙镇在产业发展中依靠林下套种的法子,带动了附近两个村50多户脱贫户一起干,一年下来能多收入20多万。昔日的生态林,如今真变成了能生钱的“聚宝盆”。
从盆栽到标准大田,从林下套种再到产业链延伸,双龙镇的魔芋产业靠的就是“多种法子”,也发挥了“多种用处”。双龙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家良表示:“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鼓励、扶持种植户提升品质、扩大规模,争取把咱镇的魔芋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做成一条完整的链条。”如今的双龙镇,魔芋不光是乡亲们增收的产业,更是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一个缩影——这片土地上,这项绿色产业正蓬勃发展,乡亲们的日子,就像那土里的魔芋疙瘩,过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