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山村,位于汉滨区石梯镇的东部,距离城区有32公里之遥。这里,2023年9月迎来了一位新的第一书记——王涛。2021年他初到石梯镇驻村任工作队员时,遭遇了未曾预料的困境。这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干部,在山路上行走时,时常能听到村民们的窃窃私语,他们带着疑虑的眼神仿佛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壁垒。
然而,王涛并未因此退缩。他收起书卷气,换上沾满泥土的运动鞋,用脚步去丈量这个海拔600米的村庄。他明白,只有真正走进村民的生活,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一次次入户走访,一次次与村民的交流,让王涛逐渐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当他第三次走访冯山村9组农户赵大爷时,老人谈及了自己的家族历史,这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王涛与村民沟通的桥梁。他开始理解并读懂了“把根扎进泥土里”的深意。
在冯山村的工作中,王涛始终忙碌在第一线。无论是雨季蹚过泥泞的沟道抢修安全饮水工程,还是为留守老人完成养老高龄认证,他都亲力亲为,从不推诿。他不仅细心地与农户讲解撂荒地治理政策,还积极宣传相关种植惠农政策,以激发农户种养殖动力。在合疗缴费攻坚期,他更是带着驻村队员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将政策文件翻译成村民们容易理解的语言,确保应保尽保。
在王涛的带领下,冯山村的产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成功落实了水土保持项目,为冯山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深知,只有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带动村民的增收致富。因此,他不仅关注项目的实施,更关注项目的长远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刀刃上。
如今,冯山村的村民们已经把王涛当成了自己人。当新一茬新垦的油菜花染黄山坡时,村头的人们开始热情地招呼他:“小王书记,来家掐豌豆尖”。这就是王涛在冯山村留下的深深印记,也是他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作出的最大贡献。
在王涛的精心规划与建设下,在派驻单位汉滨区水利局的倾力支持下,2023年以来冯山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长达1400米的园区生产道路解决了水蜜桃园区长期以来道路难行的困境;160米的护地堤有力地保护了善科农业产业的核心区域;蓄水池的建造确保了杰盈合作者在旱季时牲畜的饮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冯山村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王涛还积极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他整合人脉资源,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品味自然之美,助力农产品销售”活动,建立了长期采购机制。他还与水利局水利技术工作站党支部联合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动员单位以部门为单位进行采购。此外,他还组织合作社参加区、镇农产品展销会,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王涛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探索“短视频+直播”的助农新模式。他邀请镇内网络达人进村拍摄短视频,宣传土鸡、蜜桃等特色农产品;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学习直播带货技巧,培养了一批本地的“新农人”。同时,他还鼓励善科农业搭建线上商城,与镇电商平台合作,实现了“线上订单+线下配送”的全新销售模式。如今,冯山村的绿壳鸡蛋和翠欣园蜜桃已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销往西安、湖北等地,销售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帮带脱贫户也实现了连年增收。
四年的驻村时光里,王涛用心记录了四本民生账本,也收到了村民们赠送的珍贵礼物。他回望过去的路,深感驻村干部的传承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初心的接力。曾经的田埂已变成硬化路,自流引水也升级成了自来水管道。虽然发展面貌在变,但为民的情怀始终如一。这份坚守赋予了他全新的意义,激励着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王涛心中,乡村振兴不仅是责任与担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肩负的责任,一种深深的情感寄托。他深知,只有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这片土地里,才能真正读懂村民的心声,才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