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早晨9点57分,五里镇张营村文书张立学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预警提示。正在低头填报表格的他猛地抬头,放下手上工作,查看起手机预警信息。

“是火点预警!该区域疑似出现火情。”

扫过手机屏幕的瞬间,张立学手指快速滑动,预警提示详细地址为张营村2组。他边打开数字乡村治理平台查看具体情况,并同步联系在附近的网格员前去处置,10分钟后,赶赴现场的网格员在田间发现违规焚烧秸秆的村民,当即制止明火并开展警示教育。

1747811893461015115.png

在汉滨区张营村村委会的活动室里,一块作为“数字管家”核心组件的数字大屏尤为醒目。村域内交通要道的车辆抓拍画面、防溺水监测场景以及森林火灾预警等各类摄像头采集的实时画面,在这块大屏上清晰呈现,构建起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监控网络。

汉滨区五里镇张营村是秦巴山区深处的一个村落,常住人口2020人,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是陕西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然而传统治理模式存在信息传递滞后、村民参与度低、问题处置效率不高等难点问题,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痛点。2024年,在汉滨区委网信办、中国建设银行和安康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张营村建成了覆盖全村的数字化治理平台,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数字基因”。

“智慧党建、生产经营、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模块让村务治理从‘人跑腿’变成‘数据跑腿’。”五里镇张营村党支部书记张山对数字化治理平台颇有感触:工作更高效和精准,与村民的关系更加亲近了。全村的“大事小事”一张屏就能知道,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攀升了。

1747811950061095138.jpg

一屏观全村,一网管全域。以往每到汛期和森林防火期,由村干部、网格员和护林员等公益岗组成巡逻队,定时开展巡逻;现在通过引入规范的数字乡村治理平台,26台监控摄像头、1台火点探测仪、1台河流水位传感器,在智能巡检和算法的支持下,村内的微小火点等安全隐患被精准捕捉,通过短信向值班村干部预警,村干部和网格员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做好处置。


   

数字大屏托起大民生,打造看得见的安全,乡村就变得更智能。为了更好地做好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张营村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还推出“守护一键通”等应用,引进了“智能门磁”系统,为全村重点人群提供服务,免费为有需求的独居、空巢等老年人提供服务。

“自从村里给装了这个门磁,孩子在外务工也安心多了。”张营村五组近70岁的刘功英感慨道,智能门磁的投入使用,给像她这样的独居老人带来了极大便利。

1747811915256091774.jpg   智能门磁安装后,系统后台能准确地记录每一次开关门时间,通过自动检测和分析,对长时间(72小时)无开关门动作的用户,系统就会发送预警信息到村干部和监护人的手机上,提醒关注老人情况。

“这一块屏‘绘制’出乡村服务的智慧天网。”张山介绍,现在村务工作量减少,服务既有“智慧”也更有质量。张营村还积极探索智慧农业,通过数字乡村平台把土壤环境监测数据传递给种植户,未来将逐步实现种植户与农业技术专家有效对接。

1747812830643094649.png   云端“智”治

正在改变张营村的每一天

五里镇党委书记晏荣军表示,未来将把张营村的经验推广到更多乡村,将进一步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多元途径,让设备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让数字化平台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让乡村治理更加高效。

近年来,汉滨区抢抓数字乡村建设机遇,以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为抓手,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为重点,持续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统筹推动现代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在基层治理与服务中发挥实效,实现让“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