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河镇在推进“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群众主体、构建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任务,串点成线,对4个村整体风貌连片提升,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是组织有力,构建了上下联动的攻坚体系。吉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示范线工作,将“千万工程”示范线建设工作纳入“头号工程”,举全镇之力全力推进。在组织构架上,成立了五组一办(规划建设组、拆危治乱组、环境提升组、产业培育组、督察考核组和综合协调办公室),抽调37名镇村干部集中办公。在责任包抓方面,实行全员包村工作模式,在原有四支队伍力量参与的基础上,从其他村(社区)抽调精干力量,补充到四个村(社区),并按照一个干部包三户、两到三人为一组的方式入户开展宣传动员、外围保障和任务跟进。在工作推进中,实行“日报告、周调度、月评比”工作机制,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统一调度等措施,形成强大的组织领导和干群工作合力。
二是突出群众主体,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调动群众积极性方面,以村为单元,积极动员村里的“能工巧匠”参与其中,在拆危治乱、庭院经济建设中,首先动员农户自主实施,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让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对于集中打造户及建设项目,坚持使用当地工人,解决群众就业。特别是在“四堆六乱”整治当中,对于一些意愿不强的老人,按照当地工价支付酬劳,动员他们参与整治,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好庭院建设的“主人翁”。在宣传发动方面,主要以拆危治乱、庭院经济打造和清洁村庄为主要内容,由联村领导、支部书记带队沿主线逐户推进,全面摸排整治要素,从道路两旁到房前屋后,再到公共区域,以点到面全面建立摸底台账。通过召开院落会、小组会充分宣传商议,在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结合现有条件制定每户的整治方案。在建设风貌方面,坚持为村民而建,充分听取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建议,利用废弃砖瓦、石磨坛罐、石头沙堆等材料,在农户房前屋后打造“小菜园”“小花园”,不断降低建设成本,以“小投资”换取“大回报”。依托吉河当地的苗木花卉基地,选用当地的红叶石楠、月季等品种,实施公共区域绿化,既解决花卉销售的问题,又大力节约成本。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积极主动与设计公司进行沟通,突出吉河地方特色。在整治人居环境方面,坚持项目实施和人居环境整治同步推进,以村(社区)为单位,由联村领导带队,组织镇村干部、公益岗及户下群众对沿线乱堆乱放进行全面清理。同时,聘请当地花卉种植大户担任技术顾问,利用当地的月季、红叶石楠绿化道路5公里,确保种一株活一株。在实施过程中,用足用活现有政策。通过劝拆+助拆的方式,推动乡村风貌大变样。对主动拆除残垣断壁的,村上出具承诺书,保留宅基地,给群众吃“定心丸”;对仍可利用的附属设施用房,进行提升改造,使其融入整体乡村风貌中;对违建设施坚决进行拆除,建成“小花园”“小菜园”等,做到“干部沉下去、民心聚起来、本土资源用起来、乡村颜值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