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名!汉滨区拟推荐安康好人、孝义之星、孝义之家候选对象公示
根据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孝义之星、孝义之家评选活动有关要求,经层层推荐、综合审定,现将2025年第一期“安康好人榜”和第二季度安康市孝义之星、孝义之家汉滨区拟推荐候选人(家庭)面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自2025年5月13日至5月17日,如有异议,请向区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股、文艺出版股书面反映。联系电话:3218596、3216693,电子邮箱:hbqwmb@126.com。
2025年第一期“安康好人榜”
和第二季度安康市孝义之星、孝义之家
汉滨区拟推荐候选人(家庭)事迹简介
陈 业男,1984年2月生,中共党员,安康战魂者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安康军分区民兵应急营某连连长、汉滨区建民街道徐家沟村民兵连连长。他退伍不褪色,积极投身国防教育、抗险救灾、疫情防控、公益服务一线。先后发起成立汉滨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40余场次,慰问困难老兵20余次,个人累计投入助学帮困资金10余万元。同时,积极参与建民街道陈家山村防汛抢险,并在安康东高速出口、火车站出口开展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500余小时。2021年获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联合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20年至2023年多次被安康军分区评为“优秀民兵骨干”“优秀民兵干部”。
李辉智男,1949年6月生,中共党员,汉滨区关庙镇文化村六组村民。退休后他牵头成立文化村“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婚丧嫁娶标准,全村年均“过事”场次明显减少,户均人情支出下降明显,村民负担明显减轻。2022年,他发起“爱心食堂”,通过多方筹资解决30余名留守老人“吃饭难”,以暖心服务弘扬孝义文化。2019年,他牵头组织了村级环保志愿服务队,带动村民参与石岭沟小流域治理,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他以48年党龄践行初心,“退而不休”的坚守,在移风易俗、基层调解、互助养老、生态治理等领域躬身力行,获评陕西省农村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百名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陈 波男,1980年6月生,汉滨区茨沟镇滚子沟村村民。他为人忠厚朴实,平日里乐于助人,是乡亲邻里口中的“热心肠”。2025年2月19日凌晨,因事深夜返家途经安康高新大道时,陈波发现一辆轿车起火燃烧,轮胎爆裂声与金属扭曲声此起彼伏,油箱随时可能着火,车内有一名女子被困。他没有片刻犹豫,扔下摩托车便冲向火场,徒手拽开高温变形的车门,拼尽全力将女孩拖出车厢并转移到百米外的安全地带。他没管自己因过度发力而不停颤抖的双臂,掌心被烫出水泡、指甲撕裂也浑然不觉,而是迅速拨打119、120求助并跪地为女孩清理口鼻异物。直到女孩被送上救护车,他才默默离开了现场。
罗小祺男,1999年5月生,汉滨区汉滨初中大桥路校区教师。2025年1月2日18时许,罗小祺下班途经安康南环路发现一辆白色轿车发生自燃,车内已有明显火势,车主在一旁手足无措。罗小祺见状立即将车停靠在安全区域,拿起自己车上的灭火器冲向起火车辆。迅速拔掉灭火器保险销,对准火焰根部喷射,短短几十秒便将火势控制住。随后,又协助车主检查车辆,对后续情况进行处理。经消防、交警检查,火势因扑灭及时,未造成油箱起火危及其他车辆和行人等严重后果。事后面对采访时,罗小祺的语气平静而坚定地说:“当时根本没来得及想危不危险,在教室里,我总是教导孩子们遇到危险要见义智为,自己作为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
李 培男,1991年5月生,安康市公安局汉滨分局刑事侦查大队辅警。自2013年参军入伍至转业从警以来,始终秉持奉献精神,多次见义勇为守护群众安全,以实际行动践行警察使命,诠释了新时代公安干警的忠诚与无畏。曾荣获2016年全市公安特警队实战练兵比武活动团体第一和个人第三。2022年8月4日,李培途经汉滨区江北街道寇家沟村时突遇民房火灾,浓烟中他冒险冲入火场,关闭电闸、泼水灭火,并协助撤离人员。火势扑灭后,他全身烟尘、头发焦灼,因吸入浓烟出现呕吐症状,仍坚持配合消防善后,其救人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赢得广泛赞誉。2013年夏,李培在安康汉江一桥下游泳时,发现一名游泳者被桥墩漩涡吸住,命悬一线。他果断趴在桥墩上抓住对方手腕,与同伴合力将其拖至安全区域,成功避免溺亡事故。
刘忠新男,1971年11月生,中共党员,汉滨区政府办资产股股长。负责区政府机关食堂期间,严把食品安全关,创新优化菜品,实现六年“零事故”,满意度超95%,食堂获评市、区“健康餐厅”。八年如一日关怀退休老干部,定期走访独居、高龄老人,代办事务、送学上门,成功劝阻退休老干部何在功免遭电信诈骗挽回损失10多万元。自掏腰包化解家属院物业纠纷,维护群众利益。两次拾金不昧归还数万元财物,事迹被媒体宣传。他身兼工会委员,勤学善思提升服务质效,以敬业精神和诚信品格成为大家心中的“暖心人”。先后获评汉滨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最美退役军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陈 霞女,1964年8月生,汉滨区建民街道城投沁园小区保洁员。2025年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七)下午13:30左右,陈霞在小区打扫卫生时,在一处消防通道,发现地上散落着大量现金和一个档案袋以及一部手机,面对地上散落的大量现金,陈霞相当紧张,但她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物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进行了汇报,根据指示,她立即进行现场拍照保存证据,并将地上散落的大量现金和手机收拾好,装入档案袋,并将档案袋抱在胸前,立即前往小区物业服务中心上交,物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报警处理,经清点丢失现金共计10万元整。最终,在警方的协助下,顺利找到了失主袁女士。
郝长森男,1976年6月生,中共党员,汉滨区汉滨初级中学教务主任、化学教师。从教二十余载,他始终以赤诚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以奉献精神践行党员初心,用爱与责任为莘莘学子铺就成长之路,是学生心中的引路人、家长眼里的放心人、同行公认的实干家。在滨江校区,他首创“周周清”反馈式教学模式,让薄弱校区的教学质量跃居全区前列。2021年至2022年,他带领两校区13个班700余名学生在高新现代城教学点封闭训练一年创下中考佳绩。他三度中途接任汉滨初中“筑梦班”班主任,2016届“筑梦一班”从年级垫底逆袭夺冠;2017届“筑梦二班”、2018届“筑梦三班”中考成绩包揽全市前十,后8人考入清华北大;2022届“筑梦五班”中考成绩再创新高,全市前20名占15人。
陈江楠女,1980年11月生,中共党员,汉滨区汉滨小学副校长。扎根教育25载,倾力耕耘德育与安全工作。她创新德育管理,推行“每月一事”活动,设立“竹笋好儿童”“文明办公室”等评比机制,细化学生行为规范,筑牢成长基石;注重家校共育,联合妇联、关工委开设家教讲堂,惠及千余家庭。她主持修订完善安全制度、组织防火、防震演练,以行动树榜样,拾纸屑、整红领巾、叮嘱安全,用点滴细节浸润校园安全与文明。她关爱学生成长,帮扶学困生、搭建特长展示平台,以母亲般的温暖化解学生心理困惑。她甘为人梯,倾囊相授青年教师,被赞为“知心果”“解语花”。先后获评安康市教学能手、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范德云女,1980年8月生,汉滨区紫荆镇新民村村民。作为家中独女,她自幼肩负家庭重担,父母均残疾,叔叔为聋哑五保户。婚后,她主动照料娘家父母、叔叔及四川公婆4位老人,并抚养幼子,用柔肩撑起多舛家庭。为让公婆安享晚年,她将其接至陕西同住,结束“川陕两头跑”的生活,每日操持家务、农活、接送孩子,事无巨细。70岁的叔叔生病住院时昼夜陪护,每日为患胃病母亲定制饮食悉心调养。她时常通过抖音记录“四老”温馨日常,传递孝道力量,获网民广泛赞誉。范德云以平凡之躯践行孝义,用行动诠释“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成为新时代孝老爱亲的典范。
刘富侠女,1993年9月生,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社区村民。她年幼时父母离异,后父亲在煤矿务工时因坍塌导致下身瘫痪,2010年不幸再次发生,17岁的刘富侠遭遇车祸失去右腿,她积极面对,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2017年七堰社区毛绒玩具厂建成后,刘富侠带领父亲居家从事毛绒玩具加工,丈夫外出打零工,共同经营着家庭。随着电商在农村快速发展,2022年刘富侠和丈夫在七堰社区建立了自己的菜鸟驿站,目前已承接5家快递公司投送业务,日均处理快递300余件,月收入6000多元,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龚甲超男,1989年2月生,美发师一级高级技师,汉滨区新城街道金州康城步行街导航美业负责人。17年匠心深耕,以精湛技艺、热忱服务受到一致好评。依托门店累计免费培训学员580余名,帮助260人成功就业,83人自主创业开店,成为青年逐梦路上的引路人。自2021年起,他走进安康20余个乡镇、30余个村(社区)的偏远农村、敬老院、军营、福利院,为10000余名留守老人、儿童及残障人士义务理发送去温暖。
李增财男,1973年9月生,汉滨区建民街道东山村村民,个体经营户。他与妻子遵纪守法、家庭和睦,育有孝顺且自立的子女。李增财传承“百善孝为先”,对父母关怀备至。父母离世后,他对岳父母视同亲生,岳母患甲状腺瘤、岳父患肺癌晚期,他主动承担巨额费用。岳父治疗期间,他风雨无阻接送,全家轮流照料。他家秉持“与人为善,勤俭节约,严己宽人”的家训,在邻里间乐于助人、相互尊重。李增财以实际行动诠释孝老爱亲,成为众人称赞的道德楷模。
李谋叶女,1968年9月生,汉滨区早阳镇龙泉村村民。从2012年婆婆陈开凤因病丧失自理能力后,她主动扛起护理重任,每日为婆婆擦洗身体、换洗衣裤,喂药喂饭、陪护聊天。虽家境普通,但通过精心照护,82岁老人始终衣着整洁、生活安适。李谋叶以三千多个日夜的坚守,将孝心化作洗衣盆里的搓揉、药碗边的守候、轮椅上的陪伴,用质朴行动谱写出孝老爱亲的动人篇章,成为乡邻交口称赞的道德标杆,用行动诠释孝道真谛。
李佑莲女,1969年4月出生,汉滨区关庙镇沈家岭社区村民。面对丈夫王富军突发脑梗,全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的变故,李佑莲毅然扛起家庭重担,悉心照料丈夫的饮食起居,日复一日为他翻身、擦洗、喂食,用耐心和爱帮助丈夫重拾生活信心。尽管身心疲惫,她始终无怨无悔,用坚韧和温柔撑起这个家。四五年的漫长岁月里,她以不离不弃的陪伴诠释了夫妻情深,展现了平凡人在逆境中的伟大坚守。她的故事感动邻里,成为孝老爱亲的典范。
朱晓红家庭朱晓红系汉滨区铁路幼儿园党支部书记,丈夫王世荣曾任安康铁路疾控中心科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她将孝义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创新开展孝义主题活动,以环境浸润和课程实践滋养儿童心灵。家庭中,夫妻互敬互爱,注重学习与言传身教,女儿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成长为优秀人才。朱晓红还热心公益,通过家庭教育工作室帮扶特殊儿童、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丈夫默默支持她的工作,用包容守护她的教育理想。三十年来,他们以专业智慧弘扬美德,以和美家风践行孝义,以奉献社会书写大爱,成为新时代孝义家庭的典范。
郭伟家庭家住汉滨区五里镇民兴村。郭伟婚后第二年,78岁的奶奶瘫痪,次年婆婆也因病卧床,她毅然挑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同时抚养两个儿子(长子智障)。面对巨额医疗开支,她和丈夫节衣缩食,三年未添新衣。作为母亲,她以言传身教培养孩子,通过耐心引导,长子学会说话并掌握谋生技能;次子健康成长。20余年来,她家坚持以孝心侍奉长辈,用智慧抚育子女,以坚韧支撑家庭,2017年郭伟入选孝老爱亲类“陕西好人”,他们用平凡点滴诠释了中华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