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清晨6点,汉滨区西大街消防救援站内,急促的警铃声划破寂静。从穿戴装备到消防车驶出大门,全程仅用45秒。这支平均年龄27岁的队伍,用“以秒计时”的日常,守护着辖区89.5万群众的安全。自2018年消防队伍改革转制以来,他们累计处置警情4600余起,挽救财产3.5亿元,在秦巴山区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火焰蓝”防线。

走进西大街消防救援站荣誉室

墙上“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年文明号”等23面奖牌熠熠生辉

这支51人的队伍中

22名党员、11名团员构成核心力量

党团建设成为淬炼铁军的“熔炉”

“我们的忠诚不是喊出来的,是水里火里炼出来的。”战斗班长武建军指着荣誉墙上一张泛黄的请战书说道。

训练场上,27岁的消防员杨帆在挑战“极限科目”:身负30公斤装备,1分30秒内完成10楼水带铺设任务。汗水浸透战斗服,手掌磨出血泡,但他眼神坚毅:“火场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

改革转制后,“全灾种、大应急”成为新使命。救援站针对秦巴山区特点,队员们练就“绳索救援”“水域救援”“地震救援”“车辆事故救援”等专业技能,成功处置多起火灾、特大交通事故、洪涝灾害抢险救援、山体滑坡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

图片

“小朋友们记住,湿毛巾要对折三次才能有效防烟!”在培新小学礼堂,消防员向臻正在演示逃生技巧。这支青年队伍将“战场”延伸到街头巷尾:连续5年开展“消防安全进万家”活动,举办社区演练600场,培训“消防安全明白人”30万人次。

“守护平安不仅要救火于燃眉,更要防患于未‘燃’。”副站长王小鹏展示着一组数据:辖区火灾发生率连续三年下降12%,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整改率达95%。

夜幕降临,消防站车库内,战斗服整齐悬挂,头盔上的反光条在灯光下星星点点。荣誉室新增的“工人先锋号”奖牌旁,摆放着一封稚嫩的感谢信:“消防员叔叔,我也要成为像你们一样的英雄。”

这支年轻队伍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他们在浓烟中逆行,在洪流中摆渡,在琐碎中织就安全之网。正如指导员张晶所说:“我们的勋章,是百姓安然入梦的夜晚,是城市永不熄灭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