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汉滨区聚焦“村干部年龄偏大、带头人队伍不强、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突出问题,按照“选优、育好、用活”的原则,积极探索在村级党组织实施“雏雁工程”,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破解村级班子“选人难、用人难”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据统计,现任村干部平均年龄较上届减小3.7岁,35岁以下占比较上届提高8%,高中以上学历占比较上届提高5.2%。

优秀人才“回流”

月河岸边的建民街道忠诚村,数十个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28岁的胡代芝正挎着竹篮穿梭在瓜架下,采摘甜瓜,“小时候,我们‘争相跳龙门’,现在‘我要当农民’。”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党员干部讲解种植技术

几年前,安康天瑞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招聘大学生回村办企业,探索设施蔬菜种植,胡代芝就是回乡种菜的大学生之一。

种菜不再靠天吃饭,胡代芝自豪地说,“现在发展现代农业,种菜旱涝保收,产量也高,我还成为一名中级职业农民。”

经过几年发展,设施蔬菜让村民挣了不少钱,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9350元,忠诚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把爱农村、有文化、懂技术的大学生吸引回来,给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伯乐相马’‘赛场选马’为村级班子建设积蓄后备力量。”建民街道忠诚村党支部书记、天瑞源公司总经理刘瑞红说。

优秀人才“回流”,聚集在村级组织,可以为贫困村带来先进理念、实用技术、科学方法,也给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脱颖而出的机会。经过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胡代芝2018年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村监委会主任。

2017年以来,汉滨区实施“双培双引”“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制定出台选配意见,为每村选配1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并制定激励措施,从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致富能人中优先推荐。采取“村推荐、镇培养、区把关”的方式,为每村至少培养3名40岁左右、高中以上学历、有2年以上党龄的后备力量,每两年至少培养发展1名党员和6名入党积极分子。

目前,汉滨区的“双培双引”千人计划,采取重点育苗、支持创业、鼓励创新、项目支持、政策优惠等措施,培育2000名乡土人才、2000名专业人才,回引2000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吸引2000名优秀青年回乡发展。探索建立4000名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档案信息库。

据统计,全区有574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316名大学生走上重要岗位。

“吃劲”岗位锤炼

地处汉江南岸、安康城区背后的新城街道程东村,过去有名是因为“穷”,现在有名是因为“农家乐”这张招牌。

短短几年,一个山区贫困村开办40余家农家乐,在全区率先实现脱贫,39岁的李海军便是榜样。

十几年前,李海军从南方城市回到老家,开办村里首家农家乐,“土”味十足的农家菜,人气越来越旺,生意越来越红火。周边村民纷纷来“取经”,李海军热心帮忙,传授经验。

处事公道、脑子活络,李海军得到组织和群众认可,村党支部把他列为后备干部培养,他先后担任支委组织委员、党支部副书记。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我们强化教育培训、结对培养,将联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培养责任人。”新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方荣发说,“坚持从严监督管理,创新选配机制,实行目标激励,给后备干部设岗定责,搭建锻炼成长的平台,择优使用。”

新城街道党工委把“雏雁”放到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岗位,把干部放在“火上烤”,放到“吃劲”的地方去锻炼,让“雏雁”翅膀硬起来。

“为了规范经营行为,擦亮农家乐金字招牌,我们组织成立农家乐协会,制定农家乐开办标准,重点从经营理念、文化内涵、环境卫生等方面加强管理,打造品牌形象。”经过精心培养和历练,李海军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能力。2019年7月,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如今,程东村从事农家乐的人员达到120余人,营业额800余万元,一举摘掉“穷帽子”,并申报创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

汉滨区采取定岗锻炼、跟班学习、结对帮带等办法,安排村文书助理或副职岗位在岗锻炼,从事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工作,选派重点培养对象到新社区工厂、农业园区等经济实体实训锻炼,选派到镇机关学习实践。干部讲坛、乡村夜校和“党课开讲啦”的活动,将后备干部纳入村干部培训范围。培养锻炼期间每月最高可享受2900元补贴,表现优秀的培养对象,在村级班子调整或换届选举时优先推荐使用。

村级后备干部的“源头活水”,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人才保证。现任村干部平均年龄较上届减小3.7岁,35岁以下占比较上届提高8%,高中以上学历占比较上届提高5.2%。

保障政策“留人”

距城区92公里的中原镇,“红色双湾”的纪念亭下,双湾村党支部书记谢模彩正在讲解85年前的革命岁月。

“红军战士播撒革命火种的故事广为流传,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每一名村干部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扎根成长,建设家乡。”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谢模彩,受到传统红色文化熏陶,把双湾村当作实现人生理想的大舞台。

2008年,大学毕业后的谢模彩,回到村里当了一名小学代课教师,一干就是10年。2018年3月,34岁的谢模彩从村级重点后备干部培养人选中脱颖而出,当选为双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我们从知识化、年轻化的后备力量中优中选优,通过一线锻炼成长起来的专业化村干部,群众拥护,组织放心。”中原镇党委书记杨少林坦言。

谢模彩立足基层实际,推行“支部+X+贫困户”机制,建立村里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蚕桑500亩、茶叶860亩、核桃500亩,新建茶厂1个,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村上饮水、绿化等基础建设得到改善,建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摘掉了“穷帽子”。2019年7月,市委授予谢模彩“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基层也是一个大舞台。我要在这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用情、用心服务好双湾村,为双湾村谋发展,为老百姓谋幸福,全心全意服务好我热爱的这片土地。”谢模彩由衷感慨。

汉滨区认真落实村级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建立“一肩挑”干部“月报告、意见书”制度,3591名党员村组干部坚守一线、苦干实干,形成“雏雁丰翼、头雁领航、群雁奋飞”雁阵效应。

“一肩挑”干部基本补贴按全省最高标准上限执行,设立绩效考核奖和专项工作补贴,村干部最高待遇每月3920元。干部绩效与发展集体经济效益挂钩,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5%可用作优秀村干部奖励,离退休村干部每年最高可享受3840元生活补贴。

区上还为村干部或在村工作后备干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定期组织健康体检,试点推行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优先推荐优秀村干部参加公务员招考,推进92个省级、市级示范村和168个区级示范村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