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发布,汉滨危房改造工作经验获通报表彰,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区县。

作为一个危房户占全区总贫困户42.6%,需改造危房户占全市的1/5的国家深度贫困县区,危房改造工作频频得到中省单位关注和肯定,奥秘何在?答案在“因地制宜、三改三新”。

改革工艺 新建材装进民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实干是最好的政德。2020年7月10日,笔者走进汉滨区茨沟镇西沟村三组,一排整齐的青瓦黄墙房屋映入眼帘。这个花园般的村庄是汉滨区近年来建成的危房改造示范村之一。

【回眸“十三五”】从“忧居”到“优居”

正在院坝忙着捆扎烤烟的贫困户李增春放下手中活路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屋。如果不是村干部介绍,门口3间整修一新的大瓦房,让你无论如何不会把李增春和贫困户三个字联系起来。雪白的墙壁让屋内显得格外亮堂。墙角新增加的构造柱和屋顶漆着铅灰色防锈漆的槽钢,传递出一股浓浓工业风的设计风格。

“这房子能顺利盖起来,一是国家政策好,二是各级干部好。不然,靠我自己盖房子,只怕要等到猴年马月!”李增春拉着记者“参观”他的新家,话里话外透着满足。

李增春原先家住西沟村十组,1998年一场山洪泥石流,把他的老房冲毁,多年来一直蜗居在废弃的烤烟炉里。“洪水,把人害伤了,我在烤烟炉里住了20多年。现在可好了,新房住到安全,扫地一月村上还给600块工资……”谈到往事,李增春不堪回首,说起现在,李增春脸上露出笑容。

【回眸“十三五”】从“忧居”到“优居”

和李增春一样,在汉滨区,目前共有5324户贫困户通过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其中采用轻钢装配式建筑解决安全住房217户。为啥会选择轻钢装配式建筑?

【回眸“十三五”】从“忧居”到“优居”

“与传统建筑相比,轻钢装配具有安装、运输、装修‘三个简便’,质量、环保、施工‘三个安全’,材料耐用、防火、保温,隔热性能好,关键是成本低。从设计到竣工只需20天,使用砂石料、水泥等材料是传统建筑的1/4,运输量是传统建筑方式的1/3,综合成本较砖混结构下降6.3%,有效破解了深度贫困山区、生态保护区建房生态环保、施工安全、材料运输、成本控制等多重难题。”汉滨区住建局局长王功江给出了答案。

【回眸“十三五”】从“忧居”到“优居”

为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汉滨区还创新建立“一份技术导则规范、一个工作指南牵引、一套示范体系带动、一支工匠队伍施工、一张危改菜单备选、一套推进措施保障”危房改造“六个一”推进机制,实现了有领导机构、有改造标准、有技术规范、有工匠队伍、有资金保障、有督查考核。聘请建筑专家修编了《汉滨区民居规划建设技术导则》《汉滨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工作指南》,为危房改造提供规范式样和基本遵循。

【回眸“十三五”】从“忧居”到“优居”

在区级层面建立了危房改造展览室、在各镇建立了危房改造示范点,分层组织参观、演示、培训,实现了“理论+图纸+模型+实物”的全程展示示范。组建1400余人的危改建筑工匠队伍,组织全员培训,让危改工匠人人知晓政策、个个精通技术。建立危改“菜单”,评估人员按照菜单制定改造方案,因户施策制作改造指南。同时,开发了“危房改造信息平台”手机APP,分别安装给施工队、村、镇、区相关负责人,通过进度实景图上传等方式,实现了“线下改造、线上监管”,实时监控,责任倒逼。

改旧如旧 乡愁融入新记忆

“我要跟这户合个影、留个纪念,这户危房应该作为改造样板推广。”日前,安康市住建局负责人看了晏坝镇胡家沟村贫困户张合友家的房屋改造情况后,主动和主家婆孙俩站在堂屋门口合了张影。张合友家的住房是90年代建设的土坯房,改造前墙根基外漏,一到雨天檐沟就堵塞,时不时屋顶还漏雨,出门就是一脚泥,子女都在外务工,常年没人修缮。“去年对该户评定为C级后,镇上按张合友的意见和陕南民居风格给重新换了房顶,改了厨房、厕所、院子,改造后的房子价值大大得到提升。”看着已改造完工的房屋,晏坝镇党委书记王奇感慨到。

【回眸“十三五”】从“忧居”到“优居”

“以前土巴房子好好地拆掉后舍不得,新建砖房又住不习惯,镇上同志按我的意见把旧原来土房改造后,现在住着舒心的很!张合友在新房内喜上眉梢。

群众是危房改造的主体,让群众满意是危房改造工程的根本要求。汉滨区需要改造和加固的危房种类繁多、面积不一、风格各异、标准难统一。如果大拆大建、盲目推动,工程造价高不说,群众也很难接受。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既要将城镇建设融入自然,又被群众认可,兼顾节约成本的改造方案?一直是区委、区政府探索亟待破解的问题。

【回眸“十三五”】从“忧居”到“优居”

近年来,汉滨区按照中、省、市要求,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公平公开、程序规范”的原则,围绕安全做文章,紧盯实用下功夫,将危改内容细化为换顶子、加柱子、刷面子、打底子(加固基础)、安管子(修缮散水排水)、改院子(改厨、改厕、改圈及改院落环境)6大项内容,对土坯房、砖房、石板房分类制定改造方案,确保了片区风格统一、标准基本统一。

【回眸“十三五”】从“忧居”到“优居”

为了确保不改掉陕南民居的传统风貌,充分还原“土坯房、坡屋顶、小青瓦、石板房”建造风格,尽量使用旧石板、旧砖瓦、旧麻绳、旧石磨等老旧物件和谷糠、黄土、竹材、木材等山区农村常见的装饰、建筑材料,积极推广冲水式厕所、集成节能灶、玻璃钢化粪池、太阳能发电等在山区农村能广泛推广的环保设施设备,在安全住房中留住与群众朝夕相伴的老物件、融入与农村难以割舍的青山绿水、注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保新理念、安装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设施设备,老旧民居焕发出新魅力。

【回眸“十三五”】从“忧居”到“优居”

“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群众意愿和风俗民情,能改造则改造、宜新建则新建、需提升则提升,因户施策、因地制宜,最大限度节省成本、保护环境、延续秦巴山区传统民居特色和农耕文化。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于危房改造,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这样强调。

正是本着这样的基调,汉滨区的危房改造工作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一路绿灯。汉滨东片区的早阳、石梯、关庙三镇危改户以石头房居多,改造过程中,通过加设扶壁柱、配置钢筋网片砂浆带,充分运用当地木材、石材等当原料,对室内墙面、室外地面、庭院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旧石板房变身成为汉滨农村的独特风景。如今,在汉滨区,危房改造已然成为一副“镇镇有特色、村村有景观、户户有乡愁”的美丽锦卷。

改善环境 全力营造新生活

屋舍俨然、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山清水秀……如果想拍摄一部美丽乡村题材的电视剧,那么汉滨区就是最好的选择。2020年7月10日,笔者踏入西沟村第一步,就被脚下那条村级路的美艳征服了。5.5米的村级柏油路算是全区首条,透过外侧安装完备的绿色护栏和两侧整齐的栾树、塔柏,在山间勾勒出完美的线形。不仅如此,路旁格桑花、绿草相互映衬,美不胜收。“一到九、十月份,村里的民宿如果提前不预定根本就住不上。”汉滨区村镇规划办主任白莹介绍到。

【回眸“十三五”】从“忧居”到“优居”

“危房改造,决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改造一批旧房子、新建一批好房子,关键在于房子改建好后,还要群众住出幸福感。”汉滨区区长范传斌的话语掷地有声。

基于这样的要求,汉滨区将农村危房改造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同步实施,实现住房风景化、设施便利化、环卫常态化、产业配套化、就业就近化,实施植绿栽花,种植瓜果,竹篱笆作围栏,农作物作装饰,推广“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等“微田园”,彰显田园风光和农家情趣。同时结合脱贫攻坚,推进路、水、电“户户通”工程,实施公厕、文化广场、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工程,为危改户设置垃圾箱、建设垃圾池,实现户户整洁、家家卫生。危改后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回眸“十三五”】从“忧居”到“优居”

既要安居,更要乐业。为有效提高改造后房屋的附加值,使旧房民居资源变“赚钱”资产,激发出旧房民居的潜在经济价值,拓宽困难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汉滨区还将危房改造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田园风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与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促进“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转变。

【回眸“十三五”】从“忧居”到“优居”

该区茨沟镇西沟村在对49户危旧房实施提升改造基础上,又对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进行了改造,如今,改造后的西沟村家富、景美、村和谐,已吸引来村投资的社会企业5家,发展民俗酒坊5户,农家乐和民俗体验12户,87名贫困群众通过入股分红、提供农产品、入企务工等方式实现脱贫增收;洪山镇乾隆村48户危改户就近进入荣华农业园区务工,户均年增收8000元;流水镇七里村、瀛湖镇天柱山村、县河镇县河村等一批危房改造点已为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样本。有效加快了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步伐,开启危房改造助力脱贫致富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