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踮起脚尖,
踏着,
张四营的石板路,
淌过岁月的脚步,
小桥、流水、人家,
将军岭、梳妆石轮廓如画;
清朝的石家大院,
藏在风的轻叹中,
似那遥远的歌声,
穿越时空的尘埃;
曾氏祠堂的屋檐,
风铃摇曳,
清脆的铃声,
追寻着风的足迹;
仲夏,
风带着雨,
在龙潭瀑布嬉戏打闹,
清新如洗,
绿叶滴翠,
白色的银练飞雪跌水,
凉风习习,
更显静谧;
池塘的莲花舞动生姿,
向蹁跹的蝴蝶述说着,
古莲不外嫁的秘密;
秋风吹过金黄的稻田,
拂过硕果累累的莲花池果园,
撩起枫树河水,
泛起层层涟漪,
水中的倒影,
见证着时光的流转;
微风伴着夕阳的余晖,
浸润着桥头的桑园,
留下了千年的蚕桑文化,
传下了独特的风情与印记;
沈坝镇的风,
融合质朴的小镇烟火,
唤醒无上宁静。
作者后记:
沈坝镇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西北地区的边陲小镇,逃离安康市中心城区87公里,镇域面积111.74平方公里,辖9村1社区,总人口1.2万余人。据说清康熙二十二年,有一位沈姓商人在此地盛行兴桑养蚕,又开了一个小杂货铺,来往商家经常在此投宿,于是被称为沈桑铺,后来简称沈坝。
沈坝镇承载着浓厚的红色革命文化底蕴。沈坝镇属鄂豫陕革命老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十五军、红七十四军,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活动足迹遍布整个沈坝,杨文琦等先烈在此期间追随部队参加红色革命。与高玉宝齐名的军旅作家崔八娃便是土生土长的沈坝人,在文学界称为“南崔北高”。
沈坝镇拥有悠久的传统蚕桑文化。沈坝镇桥头村紧抓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蚕桑,茧丝绸,蚕桑衍生产品,现已建成高效密植桑园500亩,2017年至今已经建成蚕室1000平方,小蚕共育室200平方,蚕丝被工厂300平方。形成了从栽桑建园、桑园反包、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小蚕共育、蚕茧回收,到蚕丝被生产销售、蚕蛹食品开发利用,蚕沙艾叶枕头开发,桑枝食用菌开发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蚕桑种植园和小蚕共育车间可开放参观,提供研学场地。
沈坝镇多处原生态自然风光如诗如画。这里远离城市喧嚣,空气清新宜人;这里的山水相互依偎,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张四营村有一段凄美的神话故事,张四小姐下凡与吴将军行军打仗在此安营扎寨,张四小姐等候情郎化成一块梳妆石,吴将军归来后在枫树河旁边化成了将军岭,与梳妆石遥遥相望。石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为宋开国元勋石守信后裔。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屋内正面有实木镂雕神龛,雕有龙、凤、鹿、鹤、飞马、麒麟、人物等图案。雕工精致细腻,线条圆润流畅,神形兼备,活灵活现。鬼斧神工的“龙潭瀑布”,瀑流如一匹白练从天而降,坠入潭中,恰似金线吊葫芦;花红村的“莲花池”。相传是由美丽的莲花仙子亲手种种植,无人看管却能生长的格外茂盛,里面的莲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造福了一方百姓。但是这里的莲花只能生长在古莲花池中,一旦移植就无法生长。这里产出的大米,口感异常香甜,曾经是宋代朝廷的贡米,备受世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