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全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暨重点项目建设培训会在旬阳市召开。汉滨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国强以《绿色革命:汉滨区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循环农业创新实践》为题作大会经验交流。
近年来,汉滨区致力于创新实践,加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专注于优化秸秆的田间收集、储存运输和加工利用等流程,以秸秆“五化”利用为目标,培育市场主体,建立并完善秸秆收储运、产加销体系。汉滨区粮食种植面积约在59.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约28万亩,年秸秆产量约21万吨,可收集量高达19.17万吨,全年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17.85万吨,其中:肥料化利用量13.88万吨,饲料化利用量2.25万吨,燃料化利用量0.68万吨,基料化利用量1.04万吨,综合利用率93.1%,市场主体利用率达到33.8%,初步构建起以秸秆“五化”利用为主的新格局,引领生态循环农业的不断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
一是创新多元化利用模式
我区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结合本区实际情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项目为驱动,充分利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探索并构建农作物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新模式。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合作机制,在确保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秸秆的燃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拓展其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已成功打造了一个涵盖商品有机肥加工、颗粒燃料生产、营养土制备、食用菌原料加工、秸秆粉碎还田以及打捆回收等在内的多元化、多途径、多层次利用体系,有效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二是打造秸秆回收循环产业链
我区地形地貌多样,以中高山、丘陵、河谷为主要特征,耕地分布呈现零散性,秸秆的田间收集面临较大挑战。我区充分发挥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秸秆“五化”利用示范基地为抓手,精心谋划布局秸秆收储运体系,全面加强秸秆回收的枢纽功能和运转效率,有效促进秸秆回收的高效流转,显著降低收贮成本。目前,我区已建成5家秸秆“五化”利用示范基地,并配套建设了36家秸秆收储运示范点,初步构建起秸秆从田间收集、离田打捆、装车运输、多元利用的回收循环链条。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收集的难题,更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彰显了我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创新实践和积极作为。
三是构筑现代农业服务新高地
我区以秸秆“五化”利用企业和收储运示范点为龙头,积极推进秸秆粉碎、收集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创新性地将“五化”利用融入常规的"耕、种、收"农业流程,进一步延伸至“用”的环节,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闭环管理。如在肥料化利用环节,引导农户利用小型农机粉碎玉米、油菜等秸秆,扶持激励新型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服务机械,全面实现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再到秸秆还田利用的全程社会化服务,有效提升了农机、种植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水平,显著增强了新型经营组织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同时,通过这种全面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流程,大幅增加了合作组织土地流转和托管种植面积,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构筑了现代农业服务的新高地。
下一步,汉滨区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行动,以提升秸秆“五化”利用率为核心目标,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到秸秆综合利用中来。同时,将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模式,提高秸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附加值,推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汉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