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为我国传统文化之美德,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制约人们行为的准则。自孝义善举培育工程启动以来,汉滨区深耕孝义文化,大力弘扬孝行善举,将孝义文化视作乡村治理与建设的关键精神资源,全力培育崇德向善的乡村文明风尚。
“请各位叔叔阿姨排好队,有序就餐。”临近中午,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食堂门前早已排起了长队。
中午11点30分,是松坝社区孝义食堂后厨最忙的时候:红烧肉、土豆丝、麻婆豆腐、西红柿鸡蛋汤,一道又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陆续出锅。食堂管理员和志愿者有序的将饭菜盛到老人们的碗里。
“我们年龄大了,来社区的孝义食堂吃饭,干净、卫生、美味。”正在排队的刘阿姨笑着说到。
“可不是嘛,有荤有素,营养又健康。”餐桌前的脸上洋溢着憨厚笑容的王大爷和刘阿姨拉起了家常。
“小饭碗”装着“大民生”。7月份以来,松坝社区孝义食堂正式营运以来,每天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干净整洁的食堂内,老人们围坐餐桌,一边享受着可口的饭菜,一边与同伴轻声交谈,志愿者则陪伴在老人身边,耐心倾听老人的意见与需求,整个就餐场景温馨而有序。
“我们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让老人们吃得舒心、安心。”社区支部书记成传峰介绍说,为了满足不同老人口味,社区提前发布菜单,根据老人的口味做好调整,方便社区的老人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据了解,孝义食堂以社区老年群体为服务对象,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用餐,重点解决特困、独居、高龄、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的就餐问题。为让老人们有多样化的选择,食堂根据老人们的口味爱好、选择菜品,实行自助取餐,荤素搭配。同时,孝义食堂在保证餐品营养健康的前提下,采取了优惠价格,直接降低了老人和社区居民的经济负担。
除此之外,孝义食堂还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义诊服务,通过邀请卫生院医疗志愿者,为老人们提供爱心体检和健康宣讲服务,耐心解答老人们的健康问题,引导和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老人的健康生活水平。
“将孝义行为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大力弘扬孝义善举,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实践养成、道德评议、风尚引领系列活动,进一步形成“线上+线下”的为老服务链,不断推进孝义文化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让孝义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谭坝镇宣传委员何丽说。
近年来,谭坝镇紧扣“知孝、懂孝、行孝、扬孝”四个重点,通过评选“孝义之星”挖掘先进典型、建设“谭坝云守护”智慧助老平台、设立孝义堂(孝义食堂、孝义学堂)、孝义菜园,打造“谭小清”孝义志愿服务项目品牌等举措,营造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孝义文化一头连接着“衣食住行”,也连接着群众的精神生活。8月中旬的午后,走进汉滨区双龙镇龙泉村的民生茶社,茶桌旁围坐着几位村民,其中一位老者正引吭高歌,那声音虽未经专业训练,却带着一种天然的纯粹和力量。周围的村民们有的轻轻打着拍子,有的跟着哼唱,眼神中流露出喜悦和陶醉。
“喜连天来笑连天 今非昔比咱龙泉,敬请各位听我言 我为孝义唱一段……”刚才我们唱的是我们龙泉村的孝之歌,希望大家广泛传唱,传播咱们龙泉村的正能量。”传唱后,龙泉村党支部书记王庆发意味深长的说。
孝之歌是双龙镇龙泉村通过深入挖掘村内孝义文化元素,将孝义善举纳入村规民约重点内容,组织村内退休干部、老教师编写的,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村内大型表彰、家庭聚会等重大活动时进行推广传唱。
村民唱歌所在的民生茶社,其实是龙泉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一间活动室,自2023年双龙镇抢抓省级苏陕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机遇,依托双龙“陕茶一号”茶叶主导产业而设立的。目前已设立了4个村“民生茶社”。
“在一杯热茶中听民声纳民智、化矛盾解民忧、议村务惠民生,达到以茶为媒,推动政策在喝茶中宣讲、民意在喝茶中听取、矛盾在喝茶中化解、难题在喝茶中解决、发展在喝茶中谋划,让“民生茶社”成为群众“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新阵地。”双龙镇镇长刘鑫介绍说。
据了解,自孝义善举培育工程开展以来,双龙镇紧紧聚焦目标任务,精心谋划部署,通过开展孝之宴、孝之茶、孝之歌、孝之训等“微孝”行动,在全区营造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孝义文化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历经千年始终熠熠生辉。近年来,汉滨区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耕孝义文化,弘扬孝义善举,常态化开展传统民俗文化展演,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群众性文体活动,通过理论宣讲、模范表彰、文明亮晒等形式,厚植崇德向善文明风气,深化城乡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劲吹万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