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秦岭南麓之俊秀,拥汉水北岸之壮阔;披漫山红叶之华美,存盐丝古道之遗风。

正是这样生态环境优美的山水茨沟,在脱贫攻坚期间,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适宜的气候条件,再加上汉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村民们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到一条“点豆成金”的致富路。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规模种植和“商品红利”的影响下,茨沟镇东镇社区加工黄豆类制品的个体小作坊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仅在茨沟镇东镇社区,就有豆腐加工小作坊10个,农业类专业合作社6个,流转土地一百余亩,吸纳带动五十余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年人均增收万余元。

传统工艺制作的黄豆食品“汉红香豆腐乳”远近闻名,年生产豆腐乳15000罐以上,直接年经济收益达30万元,成了社区内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一个“响亮招牌”1723009023088023581.jpg

老党员干部王治洲退休以后,利用传统制作方法制作豆豉和调味香料,每逢集市都在家门口摆起了摊子。“每年保守估计能赚两三万元,老两口自己生活有了着落,既让党委政府放了心,也让子女们省了心”,王治洲每每说起都难掩满脸笑容。

郑世琴是东镇社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主妇,闲暇之余,她自己在家制作起了豆腐干。她的手艺精湛,制作出来的豆腐干味美可口、存放时间久,因其独特的口感供不应求,连外省外县的顾客都慕名通过网络购买她制作的“豆腐干”。1723009059337000356.jpg

在东镇社区的餐馆里,豆腐干炒腊肉、豆腐炖鱼头、现磨豆浆等和“豆”有关的美食一应俱全,不仅如此,农家小院的豆腐脑、石渣、豆豉鱼也成为了村子里有名的风味小吃,让这个本来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的搬迁社区居民们有了别样的生活体验和更多经济收入来源。1723009074647015045.jpg

王极友是搬迁社区的一位常住居民,搬迁后因土地资源匮乏、缺乏技术等因素让王极友夫妻二人很长时间都因生计而发愁。“制作豆腐传统工艺简单易学、成本也不高,豆腐干、豆芽、干豆豉这都销路不错,你们在家都可以尝试。”社区党支部的干部们给王极友夫妇出谋划策。

“自己种植一点,销量好的话再买一点黄豆进行加工,每隔两三天逢集都可以去卖,成本小、见效快,这太适合我们这个家庭了。”王极友一家也成了搬迁社区群众发展产业的代表。

产业兴、百姓富。金色八月,田里的黄豆已经快到了收获的季节,为深入拉动农产品加工生产,建立“种、产、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社区党支部将在社区大力发展“豆经济”,再出实招、创新发展模式,深度挖掘辖区内优质豆类农产品并进行设计包装,不断扩大品牌效益,拓宽群众致富途径,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