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是一条有灵性的河流,像丰腴多情的陕南女子,曲线优美。在陕南安康,但凡有汉江流过的地方,就十分有灵韵,水面有宽有窄、湍流有深有浅,从哪个角度看都别有韵味。
春来江水绿如蓝。碧绿的江水平静无波,望着江流里的倒影,两岸民居高低错落、鳞次栉比,成群结队的水鸟扑棱着翅膀,滑出水面,一团春色就这样被搅动,圈圈涟漪荡漾开来,把倒影中的房屋、蓝天、花树揉成一张氤氲的油画,与湛绿的水色融为一体,要过好长一段时间,江面才能恢复平静。
三月时节,天已经亮得早,只消一会儿工夫,日光就从天边喷薄而出,这时的阳光不是很强,照射在脸上也没有什么感觉,如江水敷面,带点微凉。因为工作缘由,我登上由安康西城坊驶往汉滨区石梯镇的游船画舫参与试航体验,同行的还有许多新媒体联合会的网络达人,他们迫不及待打开直播,用镜头向全国各地的网友推介安康之美。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响起,薄雾渐渐消散开来,马达声惊飞了一只只水鸟,它们扑腾着翅膀掠过我们的头顶,在水平面上留下一圈圈波浪,画舫后卷起如雪的白浪。飞溅起的水珠碰在脸上,触感微凉,直教人感到心旷神怡。待到画舫驶进江心,沿江两岸的景色便像电影里的倒带,时远时近、时深时浅、时快时慢。和众人一起的石梯镇长矗立船头,手指远处黛色山头介绍下一步的规划和打造“水韵石梯”的蓝图。临近石梯镇,一身古朴装饰的新媒体网络达人在画舫上吟诗作对,猛然间似乎回到古代,遇见诗情迸发的才子,在船上和人踏歌而别。
人在船上,船在画里。群山如聚,高高的山头还被江雾包裹着,渗出丝丝缕缕的雾气,日头高悬,阳光透过山谷时,雾霭便悄然退场。低矮处目之所及的柳枝嫩芽,早已换上春装,鲜嫩的柳条儿轻抚江面,荡起层层涟漪,宛如清新可人的妙龄少女在梳洗一头长发,湿润的发丝尽显芙蓉出水之美。
画舫进石梯,两岸青山相对,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倏然撞入眼帘,给视觉造成极大的冲击,碧绿的江水里好似瞬间倾泻了各色颜料,黄的、绿的、白的、蓝的、粉红的,涂抹出一幅水韵油画,画舫似在油画里行走,一只白鹭跃进画中,平添无限活力与生机,汉江瞬间活泛起来。
水波轻轻越过船头后,同行的石梯镇长玩笑的说道:“快看,小三峡。”水面越来越窄,山像斧砍刀切一般,光溜溜的,一株草木都没有。壁立千仞,画舫缓缓驶入窄窄的一方山水,时而高山阻隔,时而峰回路转。偶尔瞥见山谷深处,残存的雾气缭绕在山涧中,恰似汉水神女罗裙轻舞,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中飘逸如仙,只这一眼,便令人如痴如醉,移不开眼。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江的水色,轻盈润泽,养育了住在汉江边的女子,她们的皮肤细腻水嫩、白里透红,不少外地朋友,总会夸赞陕南汉江的水好,住在汉江岸边的女子,不用胭脂粉抹,脸上都被这水色滋养的温润如玉。可不是嘛!江风扑面而来,汉江边的女子,不仅容色上乘,就连歌喉也像被江水浸润过,清脆婉转,十分动听。陕南沿汉江两岸的女子皆能歌善舞,唱一支紫阳的《郎在对门唱山歌》,旬阳的《兰草花》,白河的《十爱姐》,婉转悠扬的民歌,比江南水乡的歌还要绵柔。还是因为有水的灵性,歌文通俗易懂又不失文雅,走南闯北的旅客都可听懂歌曲。猛然间,画舫上女子的歌声打破了闲谈云云,悦耳的歌声随江波飘荡,一路就唱进了石梯古渡。
画舫靠在石梯渡口,青石垒砌的渡口显得斑驳沧桑,裂开的纹路,仿佛写满历史浮沉。镇上接待的宣传干部,胸前的党徽十分耀眼,让人不免回想起1932年的12月,红军经商洛市镇安县进入旬阳小河口,在麻坪河分三路南下渡汉江。为帮助红军尽快顺利渡河,当地村民除了摆渡船运送红军过河外,还将自家的木料、门板、楼板、木船等材料拿出来帮助红军架浮桥,从早晨到天黑整整忙了一天。渡过汉江后,红军当夜宿在石梯,第二天吃过早饭后进入旬阳地界,沿途播撒革命的火种。
古渡承载着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夕阳洒在江面,波光粼粼,水光潋滟。回来的路上,沿江两岸保护一江清水永续北上的汉江志愿者们向画舫挥手,红色马甲分外显眼,他们用深情守候着这条江流,把心里话融汇进清澈的水波中,而汉江就这样日夜不息地流淌,从南到北,滋养万物生长,成就一方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