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10余年易地扶贫搬迁,建成204个社区,搬迁6.14万户,21.2万人实现安居乐业梦,住上了干净宽敞的新楼房。

  群众增收了、产业兴旺了、社区繁荣了、环境变美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生动展现出搬迁后群众生活的新变化。

  家住县河镇红升社区的成国翠一家,是第一批享受搬迁政策住进红升社区的居民。

  “搬迁前,老屋子不仅破旧,只要下暴雨就提心吊胆。搬进社区后,住在新房子里,雨下得再大,也能睡个安稳觉。”雨季刚过,成国翠一边收拾屋子,心中感慨万千。

  成国翠一家6口人,原住在县河镇粮台村的半山上。提起搬迁前的生活,成国翠直摇头:那时日子过得实在太穷太苦了。三间土坯房建成好多年,每到下雨天,晚上觉都睡不安稳。

  每年一过完春节,儿子和儿媳就出门打工挣钱,留下他和老伴在家照顾两个小孙女上学。

  2014年,镇上和村上的干部开始给大家做工作,说搬迁政策好,鼓励大家搬到镇上新建的社区。

  “起初,大伙儿都不愿意搬,都说搬进社区不种地,一家人咋生活呢?”成国翠说,“后来,镇上带我们去看了社区环境,又给我们推荐工作。”

  就这样,成国翠一家6口告别深山,搬进123平方米的新居。成国翠在楼底下的社区工厂上班,一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老伴每天早上送两个小孙女上学,一家人生活得安定和谐。

1699601175066021347.jpg   “从山上搬到山下,虽然距离只有十几里路,但生活却进步了几十年。”成国翠感慨道。

  在红升社区,19栋居民楼整齐排列,超市、学校、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齐全。成国翠家的墙上,挂着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新的生活让她充满了希望。

  红升社区是县河镇规划理念最新、建设规模最大、设施配套最全、人居环境最好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聚集地,同时也是全省移民搬迁五新双示范社区。老年人没事就在广场上晒晒太阳下下棋,老年生活安闲自得。

  每天中午下班后,郭晓娜走过大竹园镇七堰社区街道,不到10分钟就到了家。丈夫常常已做好午饭等着他。饭后夫妻俩到窗台边侍弄花草。家里的花花草草在他们的精心养护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和我们的生活一样,一切都充满了希望!”郭晓娜笑着说。

  郭晓娜一家是2013年搬来七堰社区的,丈夫因右臂残疾无法务工,一家人仅花费了1万元就搬进了社区的安置房。

  “我在幼儿园给小孩子们做饭,工资还可以,离家也近。”如今,凭着过硬的厨艺,郭晓娜成为镇幼儿园的厨师,每月工资4000元。丈夫虽然无法务工,却每天把家里的小菜园收拾得干干净净,两个孩子在镇上的学校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安稳和美,幸福生活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1699601216789096673.jpg   “是好心人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新变化,真的没想到,我也可以创业当老板了”。七堰社区菜鸟驿站负责人刘富侠拉着省政协委员、陕西雅兰纺织集团董事长韩玲的手激动地说。

  2019年11月,韩玲跟随省政协到汉滨区调研。当调研组走进贫困户刘富侠家时,看到她身上背着7个月大的宝宝,正坐在桌前给社区工厂做手工活。

  一家六口,一病两残,还有2个年幼的孩子,韩玲被刘富侠身上的乐观和坚强深深感动,每逢换季、过年、过节、学生开学,韩玲都会给两个孩子寄去新衣、学习用品、奶粉和一些生活费,还常常鼓励刘富侠要勇敢面对生活。

  去年因社区工厂订单减少,刘富侠的收入更低了,韩玲得知后便决定帮她在家门口开一个快递站,这样既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庭。

1699601241060007108.jpg    经过前期准备,这间饱含着浓浓爱意的快递站正式建成,刘富侠的生活也有了新改变。

  “有了这个快递店,我家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感谢好心人的帮助。”刘富侠说。

  住上了好房子,不等于过上了好日子。为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生活,汉滨区在安置社区大力实施了以“六小”暖心工程和建立以“个人意愿+专班”职业技能就业培训模式,让搬迁群众不仅“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逐步过上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