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滨区培新小学,有这样一位教师的事迹都可以编撰成一部感人至深的巨著,他的模范行为都能谱写成一首首动人心魄的爱心史诗!多少个静谧的夜晚,他笔耕不辍:有时,为了备好一堂课,研读教材好多遍;有时,为了准备一份讲稿,翻阅大量参考文献;有时,为了策划方案,熬红双眼直到东方破晓;有时,为了学生实践活动,不得不放弃盼望已久的休息日;有时,为了孩子的安全,不顾用自己的身体前去阻挡。他就是汉滨区培新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大队辅导员、培新小学教育集团(红旗校区)副校长,一级教师,汉滨区少工委副主任、安康市首批少先队名师工作坊主持人。陕西省教学能手、安康市学科带头人王智。
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近20年,他始终不忘少先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锐意改革创新,自觉学习贯彻党的少年儿童事业的要求,落实第八次全国少代会工作部署,凝心聚力做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先后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被省委宣传部、团省委授予“陕西好青年”,先后荣获“安康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安康市优秀辅导员”“汉滨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心有所信,方能致远。”这是他的座右铭。1999年他告别了安康师范的学生时代,2000年加入汉滨区培新小学大家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回想23年前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走进课堂,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然而,醉酒方知酒味浓,为师才知为师难!没过多久,他先前良好的自我感觉就一扫而空,面对着一群把他们人生最为关键的小学六年托付在我手里的孩子们,他才真正意识到教师职业是何等的艰辛和责任重大。作为音乐专业毕业、喜爱体育的数学老师,他更是感觉三尺讲台站上去容易,要站好真的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唯有不改初衷、以爱育人、潜心教研、自立自强、不断学习、充实能量,才能不辜负学校的信任、家长的重托、孩子们的渴盼。从教第一个六年班主任兼数学教师的育人旅途是王老师最为难忘的一段经历,他虚心向名师、前辈请教学习,认真钻研教学课程标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风格,六年的风风雨雨、六年的酸甜苦辣,一步一个脚印我们稳重前行,默默追寻着心中的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毕业时他所带的班级以优异的成绩向家庭、学校、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爱因斯坦说过:“使学生对老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老师的德和才”。老师是全身装满智慧的人,博学多才,常常与学生讨论学习方面的问题和生活上的烦恼。在课堂上,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但在课下,便是良师益友。
“在生活上,王老师是同学们的一位好老师,很乐于助人。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扰或难题,每每都十分耐心地倾听学生们的倾诉、畅叙,他便即时给予安慰、开导,并提出好建议甚至帮助我们解决难题。”培新小学六10班张骏驰同学说。
“王老师在教学上态度十分严谨,每节课不管是教授新课还是自习课,他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地上好每一节课,并且他的每一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课上,他总是认真细致地为我们讲透每一个知识点;课下,他经常候在教室里,不厌其烦地为同学们解疑释惑。渐渐地,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连“后进生”的成绩都赶上来了,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总是位居年级榜首。”培新小学五1班杨子涵同学说。
走进办公室,你总可以看见他认真备课、批改作业时专注的样子;课堂上,他迂回风趣的讲课,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放学后,他目送每一个学生交到家长手中,才安心地回家。
王智认为,对于学生而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因此,课堂上,他是一位严慈相济的老师,严中有爱,慈中有暖,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品质;课后,他又变身“孩子王”,和学生谈心说笑,打成一片,用自己的开朗乐观、豁达率真给学生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阳光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搞笑大师”、“魔力老师”、“变脸大王”等亲切的称谓,无一不表达着孩子们对他的喜爱。
自2013年加入新教育实验以来,他主动学习、虚心求教、积极思考,担任“每月一事”“家校合作共育”“聆听窗外声音”三个项目负责人,从事实践研究工作。将“每月一事”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在以往的升旗仪式模式基础上,创新班级风采展示,让升旗仪式承载更多教育意义,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舞台,在市、区多个学校进行推广;在家校共育工作中,指导并管理学生父母委员会工作,制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网络,积极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多次荣获全区新教育“优秀项目组”称号,目前正在参评省级家校共育创新基地;积极拓展校外育人资源,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所,组织、策划师生赴江苏、西安、杨凌、石泉、岚皋等地开展“手拉手”“研学旅行”活动;在少先队工作中,组建学生干部督察岗、监督岗、小记者团等,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策划安康市、汉滨区红领巾法学院示范活动,成功创建“陕西省红领巾法学院”;训练大型鼓号队荣获“全国优秀鼓号队”称号,为汉滨区争得荣誉;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组建学校德育工作核心团队,加强班主任管理、培训力度,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理念,定期策划、开展“四礼五节”教育活动,出色完成陕西省德育现场会在培新小学实地参观任务,擦亮“三位三全三新”大德育品牌;用好疫情这本教科书,组织团员教师率先走进社区,参与联防联控工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进行线上学业辅导;策划全省首发线上升旗仪式,连续实施14期线上主题升旗仪式、15期线上少先队活动课、6次线上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3批次线上家校共育会。在陈大安校长的鼓励、指引下,在全体培新人的积极协助下,成功创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安康市德育工作示范校”“安康市劳动教育示范校”。主持两项市级课题、参与一项省级课题研究均已顺利结题,担任陕西省少先队活动课教材七年级主编,目前全省已经开始启用。
近年来,在组织的教育培养下,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下,他曾先后获得陕西省教学能手、安康市少先队学科带头人、安康市少先队说课一等奖……荣誉取得的同时,也多次收到省、市不同教育集团抛来的橄榄枝,却从未动摇。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多年来,他不仅注重加强个人学习,同时还积极投身市、区重要活动、精准帮扶和培养青年教师工作。先后指导汉滨区13名少先队辅导员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称号;多次担任市、区示范活动总导演;每学年定期下县下校开展“名师大篷车”送培活动;担任国培、省培讲师,将点滴经验进行传授,宣传汉滨教育故事。
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支粉笔谱春秋。常常夹杂在讲台纷飞的粉尘里,闪现在黑板详尽的解析中,活跃在操场训练的运动间,漫浸在额前细密的汗水里,伴随在教室响亮的教书声中。老师似红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一方;老师似粉笔,磨光了自己,孕育了花朵。他坚定“一颗红心永向党,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修养、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用慧心、恒心让火红的青春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