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万人思。在“清明”这个特殊时节,人们总会怀着对先人的悼念之心,开展扫墓祭,寄托哀思,缅怀先辈。然而,在某些地方,不文明祭扫方式仍然存在,祭品攀比之风仍然盛行,不少人希望通过“奢华祭扫”来表孝心,大量燃香放炮、焚烧纸制品导致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商家借“节”造势、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想方设法促销祭祀用品,形成恶性竞争……要想让清明更“清明”,需要思想和行动上破旧立新,大力倡导文明祭祀,让清明文化在现代文明中涵养出“清明”之气。

低碳环保,绿色祭祀,让生态更“清明”。岁岁清明,年年扫墓,“纸灰飞作白蝴蝶”的现象普遍,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数以吨计。我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祭祀方式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明白慎终追远,要重于心而不拘于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移风易俗转化为思想与行为自觉,以燃香换弹尘、烟花换鲜花、明火换心生,以插柳留春、植树扩春、环保护春,在满目绿意中慎终追远,这既是对逝者的追思,也是对生者的珍重。

    移风易俗,以文化人,让人生更“清明”。清明文化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但在对物质不断做加法的年代,部分地区的清明节逐渐以“形”盖“心”,大肆追求纸糊祭品、鱼肉果干、烟花爆竹的物质化“空壳”,忽视了用缅怀感悟生与死的哲学、用踏青感受生命蓬勃、用吟咏感慨文化传承的精神化“内核”。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可以进行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社区公祭等活动,强化家风家训培育、清明文化普及、精神文明传承等内容,绵延千年民族大义、升华思想境界、润泽华夏精神血脉、净化自身灵魂,让清明文化赋予新时代内涵。

    孝老敬老,以情报恩,让社会更“清明”。百善孝为先,古训常说“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厚葬是向他人表现自己的尽孝方式,易滋生攀比之风赚取孝顺虚名,但对父母而言,生前的陪伴与照顾远比大张旗鼓的豪华葬礼更重要。与其给逝者买“房”买“车”,莫如珍惜眼前,把孝顺功夫放在平时,少些虚假与敷衍,多些耐心与沟通,让老人家安享晚年,在全社会形成孝敬老人的良好氛围,让孝道文化发扬光大。

    祭扫在心不在形,别样清明一样情。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努力,让文明祭扫思维“变”起来、文明祭扫形式“新”起来、文明祭扫举措“实”起来,让原本宁静、安然的传统祭祖节日返璞归真,回归“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