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乡村医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载体,是群众身边的医生,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如何破解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困境,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稳住群众身边的医生,持续发挥乡村医生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近年来,汉滨区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任务,广大群众就近享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基本实现。一是基层基础不断夯实。自脱贫攻坚以来,新建村卫生室214,对所有村卫生室实施标准化建设。现有村卫生室46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在册村医540,基本达到每千人服务人口配备1名村医的要求。二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茨沟模式”,将村医承担的国家基本公卫项目、基本医疗服务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有效结合,认真履行服务协议,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三是健康管理不断规范。定期入户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广泛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健康素养。对慢性病人开展健康咨询、用药指导、行为干预等。四是网底作用不断彰显。乡村医生在为辖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疫情防控网络体系的网底作用。但是,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还存在人员结构不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收入不平衡、养老保障弱、补充渠道不畅、基层基础不强和村级医疗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短板和问题,亟待加快破解。

按照深化医药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和汉滨区村医队伍现状,当前急需加快推进村医队伍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和相关制度,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着力解决村医待遇保障、培养发展、执业管理,不断优化提升村级执业环境,聚力建设一支高质量村医队伍。

一、完善进入机制,保持队伍稳定。一是加快村医招录。根据每年村医空缺情况,拟定招录计划,提前为基层招考一批乡村医生,彻底解决村医不足和村医储备问题。二是制定激励政策。对大专院校医学专业学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给予一定奖补,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和大专院校毕业生免试到村卫生室工作,逐步解决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问题。三是实施订单培养。开展与相关医学院校协作,按照“村来村去”的原则,根据三年后退休人数,提前三年滚动实施农村医学专业订单定向医学免试培养工作,生源侧重从建档脱贫户或监测户中选择。四是鼓励引导身体健康银龄医生领办村卫生室,弥补村医不足。五是加强村医培训,充分利用已建成区一院、区三院、区中医院村医培训基地,每年分批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村医全科实用技能。

二、提高合理收入,激发工作动能。一是持续提高村医承担不低于4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口的补助比例,将村医纳入公益岗,享受公益岗补助。二是严格落实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制度),重点向边远地区倾斜。三是积极探索有偿签约服务项目,将开展远程诊疗、慢病康复、中医理疗等服务项目纳入医保范畴,增加门诊医疗收入。四是结合村医工作数量、质量、技术等级,出台乡村医生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村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建立村医评比表彰机制,每年对表现优秀的村医开展评比表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弘扬正能量。

三、实施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安排专项资金,在现有村医养老保险政策的基础上,采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三种方式,尊重政策,分类施策,财政定补,以提高村医养老保障水平。一是鼓励男45岁、女40岁以下在册在岗村医,按照“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的原则,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财政每人每年给予3000元补助。二是对男45岁、女40岁以上人员,根据本人意愿,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引导其按最高额度参保,两种方式财政均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标准给予补助。三是对于确因年龄结构无法参保的在岗村医进行定额补助,根据实际在岗年限参照在岗村医参保补助标准,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稳妥解决遗留问题。

四、探索晋升通道,拓展发展空间。一是制定落实奖惩激励政策,鼓励现有村医参加学历教育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职称考试,对取得高学历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者,可以采取人事代理方式聘用,参照公办卫生院从业人员进行管理。二是将村医队伍择优纳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考范围,对于工作一定年限、具有一定学历和执业资质的优秀村医优先录用。三是落实村医聘用制度,对于工作业绩优秀、医疗技术可靠,在群众中影响较好,可聘到镇办卫生院工作。通过多渠道解决村医上升空间不畅通的问题,吸引更多卫生专业人才到村服务。

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阵地建设。一是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科学规划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二是抢抓乡村振兴政策机遇,争取各类扶持资金,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完善各项设施,补充购置设备,提升公共卫生处置能力。三是强化政府办医责任,尽快实现村卫生室由民建公助向公办民营形式转变,为村医开展服务提供良好环境。

六、加强考核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区级卫生主管部门制定村医考核实施办法,由镇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季度组织考核,对已选聘的村医定期进行业务水平考核,建立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据考核结果落实提醒、约谈、警告、解聘措施。二是积极推进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加强村医执业活动日常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村卫生室诊疗行为,不断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水平。

     乡村医生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一道防线的守护者,必须强化队伍建设和待遇保障,让其全身心投入基层,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疾病预防和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