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娃们现在都考上大学走了,不在身边了,你下半年啥打算?”
“老幺考上大学算是把家里的一件大事交待了。后面我根据身体状况,能做点啥就做点啥,尽量多挣点钱。听说今年还有产业奖补,我打算先喂上几头猪。”
老陈今年不到50岁,是我结对帮扶的5户贫困户里负担最重的,他家在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二郎村,这里是典型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山大人稀,相对封闭,可耕种土地少,自然禀赋极为困乏,当地群众普遍缺乏稳定收入来源。老陈家里3个孩子都在上学,收入主要靠夫妻二人搞点小规模的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我至今记得2016年,初识老陈时的情形:他抽着烟,一脸愁苦地蹲在当时还是土坯房的墙根。一番交谈后,我了解到他家面临的三大困难:三个娃上学要供养,房子破得要翻盖,夫妻二人身体都不太好,妻子腰椎间盘病时常发作,老陈也时不时地喊腿疼,不到50岁的人走路有时还要拄拐杖。
“别熬煎,国家既然搞精准扶贫,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的困难,让大家把日子过好。
“当下最重要的是你俩先把身体养好,把娃们教育好,争取考上个好大学。把这两个事解决好了,日子就有希望了。
为了给老陈宽心,燃起他对生活的信心,我和村干部、驻村扶贫队员多次入户,给他讲政策、出点子、想法子。
2017年初,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帮扶下,老陈以分散安置的方式在村里盖起了三间敞亮的新居。搬进新房后,老陈又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养了7头猪。这一年,老陈家的纯收入达5万余元。
眼看家里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2018年5月老陈查出右侧股骨头坏死,需要做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费用将近10余万元。这下又让老陈陷入了愁苦之中。所幸,经过我多方协调联系,老陈搭上了市中医医院的免费医疗项目,加上这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老陈的整个手术做下来只花了不到3千元。
“要不是脱贫攻坚,我这两年都不知道咋样才能熬过来。”说起这两年家里的变化,老陈很是感慨。
老陈的三个孩子这两年陆续都考上了大学,虽然花销大了,他们俩口子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靠着国家每年补贴的生态补偿等转移性收入和村里为贫困户专设的公益性岗位,再加上搞点种养殖副业,老陈一家在2018年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脱贫后不知道国家还有帮扶政策不?你们可别不管我了。”
“你放心!你现在虽然脱贫了,但不等于就不能享受国家的政策了,也不等于就不帮你了。现在有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的‘四不摘’的要求。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身体养好,只要身体好了,娃们成材,家里一片愁云就散了,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作为老陈一家的帮扶责任人,我亲身感受到扶贫政策给基层群众带来的实惠,亲眼看到这些政策保障他们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相信,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惠民政策的不断完善,人们将不再会受到衣食住行和教育医疗等基本生存条件的束缚,在实现更高的自我发展中推动社会进步。
我想,老陈他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