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滨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关心关爱残疾人做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通过重塑生活信心、带动创业致富和落实政策补贴,为残疾群众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图片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大河镇小河村的小河口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工人陈仲武正在瓜架间来回穿梭,忙得不亦乐乎。陈仲武今年57岁,患有腿部残疾,但他自强不息,通过“返租倒包”租下5个大棚种植蔬菜瓜果,实现增收。

图片

园区工人 陈仲武

一年下来就是2万多块钱,干得高兴,自己受益了。


图片

      小河口村支书 潘德锋

我们村上有残疾人119人,其中60户68人是已脱贫户,我们成立了小河口农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带动、反租倒包、入股分红、入社劳动这五种形式,一是解决了他们就地就近就业问题,二是保证稳定增收。

除了助力残疾人就业,上门评残办证也是让残疾人享受救助政策,解决生活困难的有效途径。通过前期摸排调查后,从5月5日开始,区残联组织区中医医院专业医生和工作人员组成评残服务队到各镇(街道)上门对重度疑似残疾人和到期换证重度残疾人提供残疾等级评定和办证服务。

图片

在大河镇洞沟村五组杜耀安家,评残医生正在详细检查了他的身体状况,并仔细询问病史及致残原因,经过现场评估,其被评估为一级肢体残疾。

图片


        汉滨区中医医院医生  晏显锋

当到达残疾患者的家庭以后,对残疾人士的病史、外伤史、手术史以及继往史做到详细的了解以后,对残疾人士进行现场的评定检查,通过评定和检查他的情况对他的残疾等级作出评价。

今年69岁的杜耀安,两年前因意外摔伤导致下肢瘫痪,日常生活由其儿子照料,因肢体行动不便、路途遥远等原因到医院评残鉴定成了大难事。当残联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联系评残医生上门为其进行评残鉴定。

据了解,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类别、等级的合法证件,是残疾人享受国家和政府优惠政策的重要凭证。上门评残办证切实打通了残疾人享受扶残助残优惠政策“最后一公里”,真正提高了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图片

区残联副理事长 康忠平

近年来,区残联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紧扣省市残联目标任务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残疾服务质量,解决残疾人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保等工作,促进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