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镇

-  村美   民强   产业兴  -

初夏,走进汉滨区关家镇,清澈的许家河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近年来,关家镇以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为思路,实施农村垃圾处置和污水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图片

“拆掉?不行!”

今年年初,关家镇邹庙村村民何玉富站在自家露天旱厕边上,一口回绝了上门劝说他改厕的村两委工作人员。

邹庙村党支部书记陈江说:“我们这儿是山区,一直延续着用粪水浇地的老习惯,少数村民家中院子里还保留着这种老式厕所。”

图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厕是“细胞工程”,是一项重要工作。村两委工作人员多次登门劝说,何玉富终于签下了同意书,建造水冲式厕所。如今,何玉富家的小院变了模样,院门口是菜地,角落里的旱厕填上了,腾出的地方圈养了几只鸡,鸡粪用来沤制肥料。

图片

在洛河村,58岁的村民沈行礼正张罗着把原来的扁担、铁桶、粪勺收起来。“今后再也用不着挑粪浇地了,夏天挨熏、冬天挨摔。”沈行礼一边感慨,一边让儿子给自己拍了张挑着扁担的照片,留作纪念。

沈行礼的新楼房里,卫生间,墙壁、地面都铺了白色的瓷砖,水冲马桶、热水器等一应俱全。“现在跟城里人一样用上了水冲厕所,这些扁担都‘退休’喽!屋里屋外,干干净净,住着舒坦!”沈行礼说。

卫生厕所的好处是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灌溉农田,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和污水就地处理。”洛河村党支部书记贾忠晶说。

图片


在关家镇,随着各村改厕工作的稳步推进,庭院干净了,空气清新了,村庄更美了。

“村里美了,心里更爽快!”走进李台村,蜿蜒入户的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村民高武宁高兴地说:“土坯房都拆了,年久失修的老宅换成了崭新楼房,村庄美得像一幅画,大家心气十足,都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

图片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营商环境随之也越来越好。关家镇镇长李丽萍介绍说:“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逐步完善,生产生活环境好了,年轻人愿意留下,外面的人才也能吸引回来。”

在关家社区,一片葱茏的山楂林正值盛花期,关家镇因地制宜,优化结构,提升效益,产业逐步兴旺起来,每一块田地都是一道美丽风景。

图片

村民刘昌明家有7亩土地,流转给露晨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后种山楂产业。“每亩租金80元,还能分红,又能在合作社务工,不出家门就能挣钱,这样的好事都让我们赶上了。”刘昌明说。

关家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军说,去年社区人均纯收入达到11992元,现在,社区已建成了公厕、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红白理事馆,安装了路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给关家社区注入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图片

关家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地域广,各村发展不均衡,还存在资金投入缺口较大、群众动员不够充分、管护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关家镇环卫所所长胡代登表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整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构建长效管护机制,让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目前,各个村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建立管护机制。

图片

魏垭村13组有300多人,是村里最大的一个小组。每周村里的干部都来到这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帮助村民清理卫生。

啥是易腐垃圾,啥算其他垃圾?过去,村民谁也没有概念,经过村干部的科普宣传,大家都一清二楚。“菜叶子属于易腐垃圾,旧电线属于其他垃圾,再也不会搞错了。”垃圾分类实施以前,村民王发谋的家门口经常堆着许多杂物,如今他不仅学会了垃圾分类,还常常主动宣传环保知识。

图片

“滴……”一辆环卫清运车停在王发谋家门口,保洁员对门口两个贴着不同标签的垃圾桶进行收集,统一归类,集中处理。

在一些村组,经过广泛宣传发动,各个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形成了维护乡村环境的合力。

“我们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个长期工程,不是短期行为,必须要有长效机制,要久久为功,做好人居环境整治,让美丽小镇关家‘靓’起来,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关家镇党委书记顾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