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绿意葱茏的汉滨区晏坝镇,最令人过目难忘的风景,便是那遍布在田垄阡陌间的茶园,行行交错起伏的茶树,在山坡、溪涧、屋后、房前,连成一条条绿色的波浪线,让整个晏坝镇似茶的汪洋,弥漫着缕缕清香。
而这里新栽下的每一棵茶树,镇党委书记汪红星都无比熟悉。十五年的时间,他将青春和热忱奉献给了晏坝,见证了这方天地发生的巨变。土屋变成社区、荒地变成茶园、泥泞小路变得宽敞平坦……从寂寂无名到产茶大镇,作为父母官的汪红星,参与了帮助晏坝人民将家园建设得更美好的全过程。
时间回溯到2007年,汪红星被党组织任命为晏坝乡副乡长,开始了他服务“三农”大地、为晏坝民生操劳的漫漫征途。“我从2007年来到晏坝后,历任副乡长、副镇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镇长,直到去年6月,担任镇党委书记。可以说,乡镇工作的方方面面、细枝末节,基本上我都从手上过了一遍的。”身份的动态变化赋予了汪红星扎实稳健的气质,让他在推进基层工作时,具备了更加得心应手的经验。“晏坝镇有10村2社区,136个村民小组,4254户,这十几年时间,村上大部分农户家我都去过,和村民打交道也是最多的,做基层工作,要多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他们的出发点贯通思想工作,干群之间关系和谐,镇村发展才能稳中有序,欣欣向荣。”这样的觉悟认知,也切实反映在他推进晏坝镇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找准方向,扎根乡土,带动大家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十几年前,以家庭和个体所有制为主的小农经济还是乡村生活的主流模式,村民们自给自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劳作,由于生产水平低下,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一年到头的收获,也只够全家的口粮,在蔬菜粮食产量低、卖不上价的劳作中,村民慢慢觉醒的意识和时代的变化都在提醒着他们,种地,已不是生活的最优解。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打工的浪潮,随之而来的,是村庄老龄化、家庭离散化、土地荒芜化的加剧。“该怎么改变这种困境,让群众即使留在家乡,也能增收致富呢?”历史上的晏坝,并非没有经过产业的探索,在经过种烤烟、黄姜、绞股蓝,养蚕等多种产业均面临失败的打击后,群众的积极性大大减弱。“还能否有更适合的产业可以长效发展?”汪红星陷入长久的思索中。
夜晚的晏坝宁静祥和,月光和灯辉映照着山峦的剪影,晚风会在空气中送来茶叶的香气。汪红星经常会在这样的时刻,一个人在山村的小道上来回踱步。在旷野的寂静中,在春天的山丘上,他看到留守家中的妇孺将山上老茶树的嫩芽采摘回来,制成新鲜的茶叶。而杯中舒展开的叶片,给了他发展产业的方向。
“‘十三五’以前,晏坝镇就有5000多亩茶树,那是70年代留下的知青茶园,经过几任党委研究后,确定了将茶叶作为主导产业,利用各种途径,项目实施,退耕还林,交给老百姓管理。”在汪红星的回忆中,交给老百姓管理的茶园存在明显的弊端,首先是标准不统一、销路不畅,群众的积极性就受挫了。“还是得有市场主体来带动。”2011年,晏坝镇有了第一家茶企业入驻,钰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积极盘活当地土地资源,走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的发展路子,钰丰公司很快在晏坝站稳了脚跟,也在对接市场的过程中,逐步拓宽了销路。
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有了钰丰公司这一成功范例,让镇党委政府信心倍增,时任人大主席的汪红星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动员在外创业的能人返乡创业、亲赴外地招徕客商,在这个过程中,晏坝镇的茶叶面积也进入了高速扩张期,按照年均新增2000亩的茶园数量,整个“十三五”时期,晏坝镇的茶园总面积达到了15200亩,实现了人均一亩茶的目标,真正成为了雄踞全市的茶业大镇。
而从茶业大镇走向茶业强镇,汪红星知晓这一路行来的艰难不易。帮助园区流转土地、争取项目资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园区增多后的统筹管理……桩桩件件,都是极为耗费心力时间的事。但好在,“归雁引凤”工程成果颇丰,山川秀美农业有限公司、浩龙公司、千硒茶叶园区等14个茶叶园区,陆续在晏坝镇投资兴业。截至目前,全镇14个茶叶园区中有1个省级园区、6个市级园区、6个区级园区,其中两个带动力强的还荣获区级航母园区殊荣。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晏坝镇“小茶叶”变“大茶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下一步的提质增效,将品牌化、标准化提升,扩大晏坝茶业影响力的进程,汪红星亦有新的理念在持续迸发。“现在各个园区还处于各自为营的局面,不利于形成聚集效应,要打好茶业由大做强的组合拳,就要将各项标准统一,实行品牌化、品质化,以产业联盟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为此,他积极组织各产业园区负责人和产茶大户,组建了晏坝茶叶协会,通过协会力量,实行统一用工、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的“四统一”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好优质资源,而且将群众也都镶嵌在产业增收的链条上。
多年的躬耕经营,晏坝茶已成为当地的一张靓丽名片,每年春天,在漫山遍野的采茶队伍中,游客的身影也是成群结队,这是茶叶形成规模所带来的衍生结果,也是汉滨区委区政府定调“茶旅名镇”的发展方向,更是晏坝镇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长期坚守。
为了将茶旅融合的效应持续扩大,使产业链不断延长,晏坝镇党委政府于2021年引进企业主体,在晏吉河一带栽种油菜,今年3月份左右,便可形成油菜花长廊,“车在花中走、人在画中游”的乡村盛景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届时,“品晏坝茶、赏油菜花、吃稻花鱼、住农户家”的美好愿景将一一成为现实。
长路无涯,行者无疆。当历史的卷轴翻开崭新的一页,汪红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曾经村民生活的艰苦印迹镌刻在他的记忆中,而今,村民们都搬进了宽敞的大房子,曾经的撂荒地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乡土彻底挥别旧模样,迎来新气象。
“十四五”期间,在乡村振兴的目标下,汪红星对晏坝镇的前景依然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说:“下一步,晏坝镇将以农业园区提质增效为前提,围绕产业发展建设,以“私家订制”服务为契机,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致力于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提高三产融合,加强镇主导产业,提高“汉滨晏茗”茶知名度、美誉度。瞄准茶旅融合的定位,实现“茶业在旅游体验中增值,旅游在茶业中添彩”的目标,以“+旅游”的方式加快茶旅融合发展步伐、以强有力的产品作支撑,开发出游客喜爱、特色鲜明、产业受益的茶旅融合拳头产品。推动形成集种植、加工、休闲观光、特色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在时代变奏中走出乡村振兴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