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着农民、经理、厂长、人大代表、“关家好人”“慈善达人”等多重角色,无论哪种角色,他始终秉持诚实做人、诚信做事、诚心帮人的处事原则,以诚信“软黄金”赢得人生“满堂彩”,他就是王业文。

勇闯商海,诚信经营生意兴

今年55岁的王业文,出生于汉滨区关家镇洛河村,小时候家庭生活较为困难,上完初中的他就踏入社会,走上了谋生道路。

“我当时贩过猪、牛、羊,经营过木耳、茶叶、杜倍,赚的都是辛苦钱。”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王业文仍感心酸,“汉滨区的农村我都跑遍了,整天起早贪黑,早上上山收购,晚上进城卖货”。日复一日,王业文“累并快乐着”,凭着勤劳诚实能吃苦的精神,王业文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5年,王业文在老家开了一个商店,从事副食、百货、服装、农副产品经营。“我做的都是关乎群众生产生活和消费者直接入口吃的东西,必须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每次进货无论利润多大,质量是我最注重的,让消费者买到性价比高、质量好的东西,我打心眼里高兴”。

在那个农村曾充斥假冒伪劣商品的年代,有的人给王业文出主意:“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你弄一些假货掺在里面卖,一定能赚不少。”对于小店来说,卖假烟假酒赚钱确实很快。但对于王业文来说,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我要凭良心做生意,用真货换真心。”什么是诚信?“凭良心做生意,用真货换真心”就是诚信。正是因为这份坚守,王业文商店越做回头客越多。

2003年,王业文从老家来到安康,在文昌路批发市场开起了农副产品经营店。正当王业文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市场行情突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4年,遇到木耳大掉价,把前面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亏完了,我的积蓄一夜归零。”提起陈年往事,王业文不免心有戚戚。

那段时间,生意上的打击让王业文一蹶不振,很多朋友陪在他身边,怕他想不开寻短见。一些老顾客也来探望慰问,“我们始终相信老王的人品,让他先拉货,卖了以后再付款。”生意上的朋友给了王业文重新振作起来的力量,短短两年多时间,王业文不仅把亏损的钱赚回来了,生意还比以前更好了。别人问他怎么那么快就“起死回生”了?他回答得很实在,“都是诚信经营、真诚待人积累的人脉,是亲朋好友和顾客帮忙让我重新站起来了。”

重整旗鼓的王业文,边经营,边思索,决心依靠诚信的品牌与口碑扩大经营。2005年初,王业文把店面从文昌路搬迁到老安运司,让自己的三弟、四弟和自己一起经营。“他们弟兄三个人品都很好,也特别团结,王业文负责采购、老三负责管理库房、老四负责门面经营,生意做得很红火。”同在一起做生意的刘先生对王业文弟兄三人羡慕不已。

人无信不立,商不信无利。开店挣钱天经地义,但做生意,诚信是本。因为王业文注重诚信,所以,他的店开一家火一家,每一家都是生意兴隆。同行好奇地向他取经:“你做生意有什么秘诀?”王业文告诉他们:“我认为,做生意注重诚信,注重物美价廉,把顾客当亲人,生意就会兴旺起来。”

家乡办厂,助推乡亲富口袋

2019年,在安康城区经营农副产品批发业务的王业文,又在家乡陆续投资40余万元,建起红薯粉条加工厂。“建粉条厂的目的是想利用家乡纯天然无污染的自然资源优势,把手工红薯粉条这一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同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王业文介绍说。

“趁这几天晚上温度低,咱们再坚持几个通宵,红薯粉条全部挂完了,大家就可以轻松一下了”。小雪节气当晚,王业文再次给粉条加工厂的工人们加油打气,随后便和他们一起开始通宵挂粉。从十月开始,他和工人们已经连续加班近一个多月,有些疲惫了,但是为了抢抓最好时机、生产质量最好的传统手工粉条,王业文和他的工人们也是拼了。

“我们一家三口在王业文粉条厂上班,一年下来能挣六、七万元,既赚了钱,又照顾了家人,两全其美。”粉条加工厂工人陈绪珍高兴地说。“这些粉条都是昨天做的,要户外冷冻一晚上,第二天拿出来晾晒,晒干完成以后装袋、标斤,然后再销售。”王业文粉条加工厂的师傅沈道群一见面,就介绍起粉条的制作过程。

来到正在制作粉条的加工厂,只见厂房里支起两口大锅,10多个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手工漏粉条工序多,打芡、揉粉、漏粉、捞粉、冷却、晾晒一道道工序,没有10多个人忙不过来。”粉条加工厂的师傅沈道群说:“漏粉条打淀粉糊很关键,打淀粉糊需要精确掌握水和淀粉的比例,所以粉条制作的标准是相当高的。”负责漏粉的师傅把淀粉糊装入漏瓢里,左手端着漏瓢,右手握拳有节奏地捶打着漏瓢里的粉团,漏出的粉条均匀地落入开水锅里逐渐凝固,等煮熟后捞出整理,经过冷冻才能成型。

“传统手工粉条柔滑爽口、粉味纯正、筋道耐煮。”粉条加工师傅告诉我们,虽然现在有部分工序可以使用机器来替代,但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少,材料也要纯红薯粉制作,这样才能保证粉条的口感。

生产出来的粉条如何才能销售出去?“销路一点都不愁”,粉条厂主管销售的沈道兵说:“这种纯手工红薯粉条一生产出来,大部分被本镇和临近镇的群众上门购买了,少部分通过王业文在城区的批发公司销往四川、重庆、河南等地,网上销售也很火爆,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他很讲信誉,生产的粉条不掺假、质量好,吃起来筋道,而且做人诚实厚道,人品很正,又是‘关家好人’和人大代表,值得交往,我们每年都提前预订他生产的粉条。”一位郑州客商提起王业文就赞不绝口。

据了解,王业文粉条加工厂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动员关家、石梯等镇30余农户种植红薯,年收购红薯50余万斤,生产粉条10余万斤,解决1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有力地推动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奉献爱心,回馈社会美名扬

王业文家中客厅的一面墙上挂满了锦旗,每一面锦旗都有一个感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王业文真诚助人、人心向善的生动注脚。

2018年,关家镇黄堡村的贫困户王远福准备搬迁到社区安置点居住,但是无法凑齐装修费用,为了让王远福尽快住上新房,王业文二话不说,给王远福捐款1万元,帮助他住上了新房子,王远福感动的无以言表,连夜制作“无私援助,真情帮扶”锦旗送给王业文,以表谢意。

2019年6月,天气异常炎热,关家镇李台小学师生仍然顶着酷暑坐在教室里上课,王业文得知情况后,立即从安康城区买了空调、电视和20多套文具、作业本送到学校,为酷热难耐的师生送去了清凉和爱心。校长张吉波说:“王总的善行义举,不仅大大改善了学校师生学习、生活、教学的环境,而且他积极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尚情怀,为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风尚做出了示范,传播了正能量。”随后,学校师生将一面写着“捐资助学皆因爱,善行家乡情如海”的锦旗送到王业文手中,感谢他的爱心捐赠。

像这样帮扶救难的事情,王业文做的还有很多。在老家开商店时,许多困难群众因经济拮据赊账,几年以后,确实困难还不上的,王业文就主动给免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老人生病、孩子上学有困难,他也积极主动捐款,以解燃眉之急;在开展经营中,得知谁家生活困难了,他就赶快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予以帮助;在天灾人祸时,了解到哪里遭灾受损了,他就慷慨解囊......多年来,王业文已陆续向社会各界捐款捐物10余万元,为很多人解决了实际问题,人们都称他为“关家好人”。

诚信在心重千钧,美德传承扬四海。当有人问王业文:“现在许多商人以营利为目的,你为什么一直那么诚实大方?”王业文回答得很干脆:“诚实守信、友善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也是我做人做事的第一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