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良义,男,1960年6月生,中共党员
安康市公安局汉滨分局新城派出所骆家庄社区警务室民警
1987年从部队副营职岗位转业到公安局工作
2000年4月担任骆家庄社区民警
工作宣讲人
邓良义所在的骆家庄社区,是安康的商业中心,道路四通八达,人口流动性大,曾是抢劫盗窃的多发地。2000年之前,社区没有门牌号,没有住户登记表,治安一直是个大问题。为及时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维护治安秩序,改善警民关系,邓良义首先从人口登记入手,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在登记人口时,邓良义采用“群众外出我巡防,群众休息我上岗”的方法,选择中午、晚上或者节假日上门。但因治安不佳,群众对民警多有怨言,对邓良义工作不理解不配合,走访登记过程充满心酸委屈。2001年6月,为了登记曹中花及其租户信息,邓良义先后三次来到曹家,两次吃了闭门羹。第三次,面对对警察不理解不配合的曹中花和围观群众,邓良义意识到比起挨家挨户地走访,遇到事情警察出头,宣传的效果更好。于是他耐心说到:“如果不登记清楚,行凶作恶的人来了怎么办?我们警察一定要登记清楚。而且登记暂住人口不收费!”就这样,历时三年,邓良义终于摸清这个拥有78栋居民楼,7500余名人口,1300多名暂住人口的社区的情况。
治安调解人
人口流量大,人员密集,社会治安一直是个大问题,但社区警力不足,邓良义于是动员辖区商场银行安装监控,临街店铺安装防盗报警器。他组织退休干部职工成立了义务联防队,他们每天带着红袖章巡逻,设置了9个警务信息点,在册和编外的治安信息员有120余名,还将企业的保安员和内保单位的保卫专干纳入管理系统,形成一张“罩得住”的治安防控网。通过这张治安防控网,社区内的治安越来越好,发案率逐年下降。
在群众有了矛盾时,他挺身而出;在群众遇到困难时,他竭尽所能给予援助。2008年冬天,为化解俩兄弟因建房墙基问题起的矛盾,他一连三天蹲守在施工现场,真诚终于感动了兄弟俩。群众因下水道堵塞起了矛盾,邓良义主动叫人疏通管道并付了工钱,两人主动还钱,他说:你们不和好,我不收钱。邓良义还主动把退休教师的孙子户口迁到城里,解决了孩子的上学之忧,老人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八旬老人黄老人想要照一张二代身份证,邓良义找来卧车送老人去派出所照了相,圆了老人的梦。42岁罗某刑满释放没有事做,邓良义积极帮教,为其找工作,还把罗某妻子户口和罗某迁到一起,罗某对党委政府和邓良义充满感激……截止07年,邓良义调解各类群众纠纷300余起,协助有关部门解决低保62人,为100多名失业人员找到了工作。邓良义用实际行动,让群众看到了这个民警的认真负责和热心。社区的退休职工杨忠英说:“看着邓良义身上的这股劲,说话和气在理,办事认真公道,确实不一样。”时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有根称赞他说:邓良义是我们社区的一颗星。
2005年4月,邓良义因劳累过度,颈椎病复发住进医院,社区群众听闻,有近百人前来探望,妻子廖云红对邓良义说:“就冲这,你没有白干,来看你的人,比咱家的亲戚还多。”一句话,说的邓良义热泪盈眶……
警务建设有心人
在工作上,邓良义有所为,有所思,有所悟。他积极探索适合新时期社区特点的警务模式,梳理形成“六步六法”科学工作方法,如“三改变、三坚持、三强化,正确定位片警角色法”、“1234广告式自我推销的警务公关切入法”等,破解了社区的警力不足问题,开创了社区工作的新局面,对定位“片警”角色,规范工作内容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邓良义是全国公安系统的典型,是全体民警学习的榜样,他破解了许多社区警务工作的难题,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2008年,时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宋洪武来看望邓良义。宋洪武指出,公安工作干得好不好,关键看群众满意不满意,他勉励邓良义要再接再厉,勇创全国一流警务室。邓良义
邓良义曾荣获全国优秀民警,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优秀民警,陕西省公安机关“三基”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第一届安康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