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汉滨区流水镇一派静谧。水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白鹭划破长空,忽的迎面而来,立在岸边的船篷上。

“过了江,就到了河心村,再有个10多公里,就到星庐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茶叶园区。”随行的区发改局区域协作股干部李君茹指着对岸介绍说。

船靠岸,再换车,沿着崎岖的村级公路约莫10多分钟,一片错落有致的茶园映入眼帘,一位外表清秀的女子正蹲在一排茶树旁与茶农沟通。

“她就是刘小琴,是这片茶叶园区负责人,江苏南京人……”听到了李君茹的声音,刘小琴连忙起身箭步迎上来,如刚刚见到的白鹭一样,立在大家面前。

“隔河渡水的,肥料、机械不好运输不说,做出的茶叶外销也不方便,刘总为啥把园区建在这里?”

记者开门见山,刘小琴满脸笑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用这样一句陶渊明的诗作为开端,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2015年,34岁的刘小琴在一个展会上偶然认识了安康富硒茶,茶叶浓厚的香味和那份入口甘甜的感觉顿时让她着迷。

“溯着茗茶的香味,我一路辗转来到了安康,这个慢节奏的城市更加吸引了我。”刘小琴这样说道。

通过在汉滨走访,刘小琴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到硒元素的功效后,她决定做一件事情,以茶为媒,把“安康”送回南京。

“我的三个叔叔都是因为癌症去世的,走的时候都未满40岁,这在我的心目中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叔叔们都特别疼爱我,我接触到安康富硒茶后,知道硒的作用了,我就在想,要是叔叔们早接触到这个,可能会多陪我几年……”回忆往事,刘小琴黯然流泪。

2016年,刘小琴辞掉了在南京一家公司担任高管的职业,专心到安康从事收茶、请人代加工,然后把干茶卖回南京。

万事开头难。刘小琴利用7个月时间,把安康汉滨、紫阳、平利、白河等地的茶山转了个遍,想要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块茶园。

“艰辛只有自己才知道,遭受了很多的白眼,别人都说我是茶贩子,要么叶子就不卖给我,要么就会给把价格算得很高。”刘小琴说。

南京产茶,也有自己的茶叶,无缘无故从陕西运送茶叶到南京,一斤两斤送人还行,可要真正上了规模,想要更多的南京人接受陕南的茶叶,却也不算容易。

“安康富硒茶”。2017年年初,刘小琴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在南京奥体中心周边打响这个广告品牌。

说干就干,刘小琴卖掉了在南京建邺区的房产,围绕南京奥体中心的街区,树起了一个个醒目的“安康富硒茶”广告,并在附近的“海峡茶城”开设了两个门店,销售安康茶叶,供市民体验。

因为茶叶都是到处收来的,加工又是找的当地茶厂,茶叶品质良莠不齐,渐渐地,刘小琴在南京开设的门店,生意淡了下来。

“要想保证茶叶质量,就必须要建自己的茶园。”刘小琴把这一想法说给家人听,即刻遭到了父亲、弟弟的反对。

“当初,家人也是为我在考虑,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对于农业又很陌生,怕我负担太重了。”回忆当时的情景,刘小琴说。

南京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安康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城市,我想做一个游走在文化和诗意之间的使者,余生只为做好这一片叶子,刘小琴这样对家人说。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刘小琴最终选择了山清水秀,随处一拍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的流水镇。“因为在流水这里能让我神清气爽,能让我心安,只有这样的地方,才是我心所想。”

从接触到种植茶树那一天开始,刘小琴似乎就像变了一个人,白天扑在地里,哪里需要补苗,哪里需要重新修建,她都亲力亲为,面对一棵棵茶树,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晚上,她又伏在案头,上网查资料,学习茶叶种植相关知识。

在刘小琴精心呵护下,流水镇河心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亩,其中核心种植区就有300亩。在区镇的支持下,园区成功通过了市级茶叶园区验收。有了自己的园区,还得有自己厂房、冷库来加工和储藏。可这个时候,刘小琴已经把自己所有的资金倾注到了基地上。

“最穷的时候,卡上只有0.68元,不是一个客户买了我500元的茶叶,我生存都成问题。”说起当初的窘境,刘小琴苦笑道。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小琴最终挺过难关。企业的各类茶叶,先后荣获“端午安康”全国硒水鉴茶大赛特等奖、金奖,第六届亚太茶茗大奖“金奖”,中国茶叶博览会全国名优茶推荐遴选活动“红茶类”创新金奖,安康富硒茶名优茶大赛“金奖”。

2021年年初,对于刘小琴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汉滨区委区政府、苏陕协作武进区对口帮扶汉滨区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刘小琴的情况,决定倾注苏陕协作资金,进一步做优做强企业品牌。

当第一笔苏陕协作资金到账后,刘小琴感激地说:“太感激了,有了这笔资金,厂房和设备资金缺口就有了着落,这就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刘小琴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她仔细分析安康的茶叶品质和南京人的喝茶口味,自己琢磨从南京引进腊梅在汉滨种植,准备生产花茶。如今,100株腊梅、400棵金银花全部下地,来年准备大干一场。

“凌晨三点半”,谈到下一步打算,刘小琴说,“我正在研究利用汉滨的茶叶和另一种植物结合,做出更符合家乡人口味的花茶,灵感来源于一天的凌晨三点半,我准备就拿这个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