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薄雾环绕

白墙黛瓦映衬

初冬之美,斑斓依旧?

想你时总有相思的泪滴

 产业富民村庄美,生态宜居生活甜,花开正旺菊飘香,硕果累累压枝头……走进汉滨区沈坝镇一副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

“今年的猕猴桃味浓香甜,还没有出园子就早早被订光啦!”汉滨区沈坝镇花红村4组的蔬果种植大户胡世旬最近显得格外高兴。

今年54岁的胡世旬早年迫于生计与妻子常年在外务工。2012年在沈坝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怀着对家乡深深地眷恋之情,胡世旬决定返乡创业种植蔬果。

选择品种、学习技术、考察市场……胡世旬干劲十足。在镇村“两委”的帮扶下,胡世旬先后流转了100余亩的撂荒地,发展了西瓜、桃子、李子、猕猴桃以及月季花、菊花等特色产业,带动周边十余户群众来此务工增收。

“自从发展了多种特色产业,一年四季家里都能有收入,去年就挣了12万元!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我们村不仅脱了贫,大家还过上了城里人羡慕的生活。”胡世旬笑眯眯地说。

正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村美好前景,让村民们对幸福生活有了更高的期盼,同样感受到生活发生巨变的还有桥头村的乡亲们。

烘茧、缫丝、制被……走进沈坝镇桥头村蚕丝被加工厂,一个中年汉子正忙的不亦乐乎。中年汉子叫方益平,他除了是汉滨区顶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桥头村党支部书记。

2016年,方益平返乡创业,目光锁定在沈坝镇拥有多年桑树种植历史的蚕桑产业,借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三变”改革契机,成立了汉滨区顶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流转村内荒山、荒地,建成高标准桑园1300余亩。

“我从品种和深加工两端入手,延伸产业链触角,开发蚕丝被、蚕丝枕、蚕蛹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这样可以让乡亲们获得更多收入。”方益平说。

方益平算了一笔账,收购4万斤蚕茧,单纯卖蚕茧市价只有25元一斤,然而将4万斤蚕茧加工成蚕丝被后,能盈利184万元,去掉各类成本,净利润可高达40余万元。

目前,沈坝镇党委政府以桥头村为重点,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高效高产栽培、小蚕共育、省力化高效节本养蚕等先进实用新技术,开发桑葚汁、蚕丝被等新产品,相继成立了5个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栽种桑1200亩,建成标准化蚕室3处,2000平方米,年可养蚕800张,建成小蚕共育室1处150平方米,年育小蚕800余张,蚕丝被加工厂1处,年生产蚕丝被2000余床,综合产值600万元。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沈坝镇乡村振兴蓝图越发清晰。

如今,沈坝镇围绕沈坝镇两大搬迁社区,已建成百亩高山露地蔬菜园、千亩荷花园、千亩蚕桑园和万亩核桃园的同时,先后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8个、互助资金协会8个、专业合作社23个、农业园区7个,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生猪、魔芋、高山冷水养鱼等小众产业15个,菊花、蚕桑、莲藕等产业深化了产业链,创办袜子厂、电子厂、毛绒玩具厂、农产品初加工厂、扶贫车间和电子商务等经营主体6个,达到了村村都有经营主体带动,户户都有增收项目的目标。

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村已经不是原来的村了,在沈坝镇党委政府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像花红村、桥头村一样的地方,正在这里经历蝶变新生,走上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