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宣传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普法地域广、对象多的实际情况,汉滨区按照“党委统揽、政府主抓,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以开展“法律九进”活动为抓手,以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为目标,多形式、全方位、保重点,通过不断深入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提高了全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加强,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公正司法、公正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法治汉滨”建设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书写了与时俱进的汉滨普法实践。

一、抓基础,认真落实青少年普法教育。

“校园欺凌太可怕了,如果遇到,我一定第一时间报警”“原来毒品是这个样子,毒品的危害这么大,我们一定要远离它。”“这些小小的不良习惯也会诱发孩子们犯罪,我们这些当家长的一定要注意。” 在中小学法治教育基地参加完“小手拉大手向家长普法宣传活动”的安康市汉滨区铁路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们不禁感叹道。

2020年,汉滨区在铁路小学建成中小学法治教育基地后,分批次组织学生、家长走进基地,参观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与分析、校园安全保护、禁毒教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等主题板块展厅,通过VR观看警示片、抢答竞赛、游戏互动、模拟报警等形式,并由专业的法治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家长讲解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规定,向师生、家长多维度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扩大基地法治教育的辐射效应,不断丰富基地内容,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机关、政府力量,共同构建社会化综合保护体系,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护航。这是汉滨区青少年普法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汉滨区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为载体,注重学校主渠道教育作用的发挥,做到法治教育教学内容、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严格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全区300余所中小学校配备了法治副校长或辅导员,使法治思想渗透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既保障了依法治校,又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普法活动,厚植了法治土壤。从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抽调专人,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团,各镇办、各成员单位成立了法治宣讲报告团,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力量。通过法治课、主题班会、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汇演和“小手拉大手,校园连家园”等形式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在汉滨初中组织了2000余名师生参加的“晨读宪法”活动,共组织“法律进校园”活动290场次,受教育学生达五万余人次。2020年12月,来自汉滨高中西校区的汉滨学子冯璋赫斩获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演讲总决赛冠军。

二、抓基层,深入开展村民的普法教育。

“讲开了,算清楚了,依据法律法规算出来的赔偿费用我们双方都心服口服,”2021年9月,县河镇红升社区张某因在胡某建房期间务临工腿部受伤,要求施工方赔偿,因双方诉求差距较大,张某及其家人阻工,导致建房施工停滞,引发纠纷。县河司法所迅速与该社区法律顾问联系,配合人民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法律顾问用专业的法律知识配合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最终达成协议,两家握手言和。

汉滨区县河镇红升社区是一个新型安置社区,居住安置户708户3292人。该镇积极发挥基层司法所、一村一法律顾问、社区调解组织的作用,与有关部门协力,仔细摸排、提早发现、及时化解,确保一般矛盾纠纷迅速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有效防范,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运用会议、广播、标语、横幅、传单、文艺活动、媒体公益普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以案释法,以法明理,面对面普法,点对点解惑,让群众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这是汉滨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典范。

近年来,汉滨区充分发挥政法各部门和镇办普法队伍的作用,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活动、“法律扶贫”专项活动和“民生政法520”活动,将法治宣传和“百村十送”“文化三下乡”等活动有机结合,以镇、村、组干部会,村民院落会及“两委会”换届等形式,共组织开展法律进村组400余场次,对农村基层干部普遍进行了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劳动合同法》、土地、山林等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对贫困户定向开展扶贫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发挥“五老”的余热,开展“五老进中心”活动,利用“五老”调解民间纠纷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案释教,实现了农民学法用法积极有效,达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在农村、社区积极推进“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了基层依法治理各类工作机构,做到了各项制度规范上墙,增加工作透明度,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村民自治为主体,以法治教育为重点的良好工作格局。修订完善了《镇办依法治理工作标准》和《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工作标准》,使基层依法治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先后培育了青狮社区、大北社区、张营社区、果园社区、红升社区、七堰社区等等一批法治社区典型和汉滨区政务大厅、区行政审批局、区城管局等依法行政示范窗口单位。五年来,汉滨区荣获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共172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共185个,诚信守法企业共18家。新城街道果园社区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三、抓重点,扎实开展领导干部的普法教育。

近年来,汉滨区突出普法重点对象,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深入开展了“法律进机关”活动。下发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安排意见》,先后共举办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50余场,县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了全省年度学法考试,科级干部参加了每年全区统一组织法律知识考试,新履任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组织全区党员干部中集中参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民法典进机关活动”。五年来,共开展法律进机关(单位)360余场,培训人员达6100人次,全区有1600余名公务人员参加了年度公务员法律知识考核,3370名党政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参加了在线法律知识考试和“七五”普法暨平安建设法律知识考试,19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了法律法规培训和考核,获取陕西省行政执法资格证件,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得到了普遍提高。

四、抓特色,全力推进法治汉滨建设进程

1、三大法治教育基地落地生根。一是香溪洞景区联合打造了全市首家面向广大群众及外地游客的法治教育基地??“安康法治文化公园”,将法治文化与旅游文化相融合,有效发挥法治文化广场阵地的教育引导功能,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文化需求。二是在汉滨区检察院建立了融法治教育和廉政教育为一体的“汉滨区国家公职人员法治教育基地”,成为党员干部接受法治教育的课堂。三是在汉滨区铁路小学建立了“全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基地”,成为增强孩子法律知识的摇篮。

2、多媒介形式助力普法工作提档升级。汉滨区司法局与安康广播电台联合推出大型普法节目《法治故事会》,每周播出三期,已运行两年,助力汉滨普法工作提档升级,引导全社会参与普法,让法治教育的主旋律入耳入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不断强化智慧普法和多媒体普法手段,加大“两微一端一屏”普法阵地建设。

3、专业团队在法治宣传中彰显法律服务。一是整合优化法律服务资源,由辖区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围绕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审核协议合同合法性,为全区重点项目、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二是探索派驻企业“法治特派员”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全区55个规上工业企业试点派驻“法治特派员”,围绕企业总体发展,坚持以依法治理、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共同推进为目标,通过一对一派驻律师进行全方位、全天候“法治体检”,提供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法治保障,重点化解生产经营中关于知识产权、合同纠纷、股权争议、货款纠纷等方面突出涉法问题,推进依法治企取得实效,真正实践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精神。

4.以普法为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普法为载体,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权力运行监督,规范行政执法和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2018年成功创建市级法治政府示范区;2020年,汉滨区被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命名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示范区。

今年是“八五”普法开局之年,汉滨区将继往开来,凝心聚力,转变思想、开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服务全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完善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为汉滨新时代追赶超越、引领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