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吴起镇召开会议。

资料图:吴起镇全景。

1935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吴起镇召开会议。

毛泽东作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指出: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二千里,到达这一地区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全国革命总指挥部到这里,成为反革命进攻的中心。敌人对于我们的追击堵截不得不告一段落,现在是敌人“围剿”。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晋三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现在以吴起镇为中心,第一期向西,以后向南,在黄河结冰后可向东。要极大地注意同西北同志的关系,应以快乐高兴的态度和他们见面。当前世界革命进到新的阶段,帝国主义到处冲突。日本帝国主义独占华北,反帝运动高涨,反帝革命在全国酝酿,陕北群众急需革命,这是粉碎敌人“围剿”的有利条件。粉碎敌人“围剿”还要有好的领导。

他还指出:结束一年长途行军,开始了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质问题,是目前部队的中心工作。要加强白区、白军工作和游击工作的配合。要尊重地方群众的意见,不要自高自大地压制他们。动员群众主要依靠地方工作,不依靠他们没有办法。

张闻天作总结发言,指出:长途行军中间所决定的任务已经最后完成,一个历史时期已经完结,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应使同志们了解,现在保卫苏区要变为直接的民族革命战争,要把土地革命与反帝直接结合起来。应说明我们的新任务,提高部队对巩固与扩大苏区的自信心。

这次会议批准榜罗镇会议的战略决策,宣告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历经千辛万苦,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从1930年起,蒋介石向各个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军事“围剿”,妄图扑灭革命的烈火。在中央苏区,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随后,其他几个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开始长征。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访问日本。

资料图: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访问日本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访问日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

访问期间,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的仪式,向日本各界人士反复介绍了中国的内外政策,还专门对日本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企业、高科技设施等进行详细考察。

23日,在同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会谈时,邓小平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对日本,甚至对世界,都是件大事。尽管我们社会制度不同,这没有关系。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形势来说,两国必须搞好关系,扩大一点说,我们两国关系搞好了,对整个国际局势也有重要意义。在这次访问中,我们多次讲到,两国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发展不是权宜之计。坦率地说,在现在这个动荡的局势中,单就东方来说,中国需要同日本友好,日本也需要同中国友好。我们理解日本要同世界所有国家友好,这也是日本制定的国策。就我们来说也是同样,要同世界所有国家友好。欧洲、日本对贫穷国家采取任何一种帮助发展它们的经济自主、政治独立的措施,我们都是支持的。希望日本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邓小平多次表达了希望加强同日本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愿望。这次访问受到日本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本各大报刊均以头版位置作了大量报道。

日本10个对华友好团体为邓小平访日举行欢迎酒会,来自日本各地的各界人士2000多人出席。日本内阁21名成员中有14人出席了邓小平举行的答谢宴会。这次成功的访问,不仅把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推进到新的阶段,而且也为中国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打开了局面。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逝世。

资料图:许世友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于南京病逝。

1905年2月出生于今河南省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早年入少林寺习武,后投身军旅,曾任国民革命军连长。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等职。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多次参加敢死队,两次任队长,屡挫强敌。在反“六路围攻”中,他指挥万源保卫战,坚守阵地3个月,打垮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1936年底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1940年后,他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旅旅长,1942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参谋长,同年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参与领导巩固和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参加莱芜、孟良崮战役。同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司令员,率部进行胶东保卫战和周张、潍县、兖州、济南等战役。1949年起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参加了夏季反击作战。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许世友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54年回国后,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参与组织一江山岛战役。后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64年曾在南京军区总结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运动。1973年任广州军区司令员。1979年指挥了广西方向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198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68年递补),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资料图:叶剑英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在讣告中称叶剑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叶剑英诞生在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当时革命潮流疾风骤雨般地不断发展着。在风云变幻的年代,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面对危难,叶剑英忠贞不惑,洞察局势,无私无畏,机智果敢,力挽狂澜,对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剑英早年就在革命阵营的领导机构中工作,充分发挥了一个革命活动家的重要作用。1922年陈炯明政变,孙中山广州蒙难,他率部同叛军英勇作战,力保中山先生的安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他冒着生命危险,将汪精卫阴谋消灭贺龙、叶挺部队的密息,火速通知贺、叶等同志,使他们及时率部脱离九江,开往南昌,顺利地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随后,他又参加领导了广州起义。1935年长征途中,张国焘搞分裂主义,使党和红军处于危险境地,在这紧要关头,他坚决维护革命的根本利益,把张国焘企图危害党中央的电令及时报告毛泽东,使党中央能迅速脱离险境,继续北上抗日,胜利到达陕北。

1976年,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相继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篡夺最高领导权。在这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峻时刻,他又挺身而出,同中央政治局一起,采取断然措施,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再次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疾风知劲草,极荡识诚臣。” 叶剑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表现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毛泽东曾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来赞誉叶剑英,确实十分恰当。

叶剑英是我军有名的“儒将”,他阅历丰富,学识渊博,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在政治上、军事上以至文学上造诣都很深。而他的晚年,特别是年逾古稀之后,更是波澜壮阔,瑰丽辉煌。他在《八十书怀》中曾写了“老夫喜作黄昏颂,满日青山夕照明”。81岁时,又在题诗中写道:“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骥仍将万里行。”这些气度非凡的诗句,如今已成为广为流传的格言。

199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

199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在讲话中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

他指出: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1998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致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1998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致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我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讲过,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我希望各级党委重视党史工作,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要看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拿出更多的成果,来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和新世纪的到来。”

200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