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直在外务工,2018年年底家门前的道路改造后,我们两口子就回来开办了农家乐,现在不仅出行方便了许多,生意也越来越好。”谈起村里这些年发生的变化,西沟村村民程光电这样感叹道。西沟村地处汉滨区茨沟镇原东镇片区的深山里,曾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以来,这里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由此带来的系列“连锁反应”让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村庄华丽转身,一跃成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十三五”期间,汉滨区累计完成投资26.5亿元,如期实现了100%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贫困村30户百人以上自然村(村民小组)100%通水泥路、100%行政村通客车和建制镇基本实现100%通等级公路的“三个百分之百、一个基本实现”的目标,为整区脱贫退出奠定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汉滨区交通运输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康市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记二等功以及“十三五”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优秀单位。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完善农村路网,补齐交通短板

汉滨区县河镇财梁社区位于安康市东南部,由财梁、龙泉、赵梁、苏坝、双庙5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7户1530人,贫困发生率超过50%,曾是汉滨区4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过去我们这里的路又窄又难走,如果遇到下雨天老百姓出行就更加困难。”财梁社区党支部书记余致平介绍说。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是导致财梁社区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修一条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成为财梁社区群众世世代代的愿望。

为了让老百姓能走得出大沟深山,汉滨区投资3000余万元支持县财公路建设。2019年9月,全长13公里,宽度5.5米的县财公路全线贯通,当地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路修好了以后,我进货方便多了,我就换了个更大的门面,卖的东西也比以前丰富多了。”财梁社区居民武国兰说道。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9月18日,流水、洪山、大竹园镇的群众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流水河大桥正式通车!当天下午,附近的父老乡亲纷纷赶来,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时刻。“以前的老桥用了很多年,已经成了危桥,现在新桥修好了,老百姓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了。”太极社区居民唐成富说。流水镇风景秀丽,特色美食、旅游资源丰富,但受交通影响,大桥未建成之前,游客只能绕行紫阳县蒿坪镇,或绕行星火码头坐渡船前往流水镇,路程远,时间长。

新建成的流水河大桥位于汉滨区洪山镇大湾村,于2019年9月1日动工修建,历时2年建成通车。全长381.235米,桥梁全长248米,桥面宽度10米,双向两车道,是瀛湖库区内最大的一座通镇公路桥。流水河大桥的建成通车,方便了瀛湖库区南山片区10余万人民群众的出行,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目前,汉滨区叶坪桥亭至河口路、东站环站路、龙王泉进厂路、江北办垃圾处理厂路、五里毛湾路和中原北大桥、县河汪家河坝桥、县河黄堡桥、流水河大桥、沈坝花红桥等“5路5桥”项目纷纷建成投用。石张大道、张坝路、古关路、石梯青山沟桥等“13路6桥”项目正在强力推进。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近年来,汉滨区紧扣交通脱贫攻坚“两通”目标,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攻坚,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改造提升县乡公路23条262公里,新建桥梁18座1296.5延米,建成通村通组水泥路671条1556公里,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147公里。

加强公路养护,助力乡村振兴

初秋时节,走进茨沟镇瓦铺村,这里的盘山公路经过改造提升,早已从坑坑洼洼的小窄道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路边安装的防护栏让公路变得更加安全,边坡上也进行了绿化,这条道路犹如蜿蜒的玉带,由群山深处向外延伸。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如今,村道宽了、客车通了、村子美了,商家愿意来投资,游客愿意来玩耍,村里的经济也越来越好了!”瓦铺村监委会主任唐国斌说道。瓦铺村村道以前是3.5米的砂石路,2020年,修建了4.5米宽,全长11公里的水泥路,不仅方便了瓦铺村254户846人出行,还带动了村里甜杆酒产业的发展。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瓦铺村的脱贫户唐国学就是这条路的“双重”受益者。“我家里有病人要照顾,不能外出打工。成为护路员后,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我还在家里种了甜杆,丰收了就能卖钱。”唐国学说道。交通好了,这个有着“中国原生态清酒之乡”美称的村子也迎来了新的商机。2020年10月,陕西泸康酒业(集团)清酒厂入驻瓦铺村,助力清酒产业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金钥匙”。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汉滨区创新镇村道路养管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公益性岗位+贫困户+公路养护”村级公路养护管理新模式,累计开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958个,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护路员958名,人均养路3公里、月开展养护作业不低于10天。同时,指导镇村集中全村养路、护河、护林、环保等所有公益岗,按月开展1至2次“村道集中养护日”活动,村道养护质量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分组分片定期轮回巡查、月季检查通报、年终考核总评”等管理机制,达到了“有路必养、养必良好”的目的。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前段时间持续大雨,汉滨区多处路段发生山体滑坡、路基塌方等,导致道路交通受阻。每天雨停之后,公路上便会出现一群身穿橘色背心的护路员,他们手拿工具、卷起裤脚,仔细清理着公路及沟渠里的泥石,为交通保畅和行驶安全护航。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为了进一步管护好路,汉滨区还出台了《汉滨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汉滨区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考核办法》以及《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等长效机制,按照“责任明确、管养有效、奖惩有力”的原则,建立了由区长担任总路长的农村公路“路长”管理制度,分解夯实区、镇(街办)、村三级养管责任,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全面加强全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建设,公路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十三五”期间,汉滨区累计投资3.07亿元,实施“油返砂”项目793个576公里;投资5536万元,对2800余公里县、乡、村公路病害险段进行治理;投资1.48亿元,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818公里,全区农村公路较大安全隐患基本消除,常态化养护措施有效落实,通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通行能力显著提升,通行安全进一步保障。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实现村村通客车,群众出行更便捷

“以前进城很不方便,有时候遇不到顺风车,当天还赶不回来,现在好了,说走就走,说回就回,方便多了。”花果村村民丁礼琴说道。汉滨区石梯镇花果村地处汉江沿岸,与旬阳县交界。过去交通闭塞,出行不便,条件好点的村民靠骑摩托车进城,条件稍差点的,只能靠走路和搭便车。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自脱贫攻坚以来,石梯镇新修、硬化道路60余公里,为实现客车“村村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开通了“村村通”客运后,一下拉近了花果村与石梯镇,乃至安康城的距离。便捷的交通带来了车流、人流、物资流、信息流,让原先幽居深山的乡村崭露头角,村里的一些能人大户开始纷纷发展农业产业。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作为城乡居民基本出行权益中关键的一块拼图,“村村通”工程持续提升。2019年至2020年,针对部分地处偏远,人口较少,客流量少,运行成本高的农村客运,汉滨区采取了多元化经营。对于人口稀少、客流量小,但存在区域性和个性化出行需求的农村地区,实行普遍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鼓励投放5座以上(重点发展7-9座)小型通村客车,或者民用微型客车“非转营”,在核定的镇村区域内及道路上采取定线发班、区域运营或电话预约相结合的方式经营,确保充分有效满足农民群众出行需求。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汉滨区通过联网新建村道;全线拓宽改造或部分拓宽改造;增加错车道、完善标志和安保设施三种方式对等级相对较低的农村道路实施改造。通过重点加大对农村客运车辆运营途经道路安全等级提升改造、修缮维护及安保防护工程建设力度,为通村客车提供了安全畅通的通行条件。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围绕“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目标,汉滨区制定了《汉滨区建制村“村村通客车”运营补贴办法》《汉滨区“村村通客车”工作实施方案》。如期实现100%建制村通水泥路和通客车目标,贫困村30户百人以上自然村(村民小组)通3.5米宽以上水泥路100%覆盖,建制镇通等级公路基本实现,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按照“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可持续”的思路,累计开通89条线路,投放138辆客车,通村客运运力大幅提升,惠及全区百万人民。同时,完善运营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加强行业监管和政策宣传,目前全区通村客运市场稳定,运营有序。

汉滨:构筑农村公路“交通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十三五期间,汉滨区交通运输局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的总体思路,通过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拓展延伸、客运网络优化布局,基本实现了‘内通外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总体目标。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攻坚克难,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汉滨区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胜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