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历程
?红色火种?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即日起,“汉滨融媒”陆续推出《汉滨红色革命回忆录》,带您重温汉滨红色革命光辉历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汇聚磅礴力量。
安康城堤
安康城区滨临汉江,安康城堤主要是城区的防洪屏障。自北宋熙宁年起的近800年间,共修建大小防洪堤10次。护守安康城区的西、北、东堤主要修建于明万历年和清乾隆年,后有一些加固,基本为夯土城堤。解放后,政府投资110万元加固西、北、东堤等沿河防汛工程。
1983年7月31日前安康城区
1983年7月31日,安康城区遭受特大洪灾,西、北、东堤决口12处,长度1450米,内堤坍塌27处,共1636米,被毁堤段占30%,老城淹没,死亡人数871人。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李鹏及省委、省政府、兰州军区党政军领导亲临现场,抚慰受灾群众,指导救灾。
1983年7月31日安康城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
被“731”洪灾毁坏的安康城堤(小北门)
为帮助安康恢复重建,中央和省政府拨付资金1.5亿元,其中修复城堤资金2813万元。城堤由陕西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陕西省水利工程局施工,于1984年12月动工,1987年10月全部竣工,共修老城堤4.257公里,西、东堤高5米,北堤高6米,设计堤顶高程为黄海256.8米,另加防浪墙高1.1米,设计防洪能力为百年一遇流量29400秒立方米,堤顶宽6至7米,并建设金川门、安康大桥门、水西门、朝阳门4个防洪大闸,后分别于2007年和2014年开通兴建兴安门、永安门2个防洪闸门(同时也是为了拉大城市交通骨架),并改造了安康大桥门、水西门,2015年二次改造城堤设施,让防洪堤成为人民群众休闲锻炼的好场所。
1984年12月开始修建被洪水毁坏的安康城堤(此为北堤)
1987年修建的安康大桥城门
2015年改建的安康大桥城门
1987年修建的安康水西门(2009年欢乐中国行祭龙仪式,门下为央视主持人张蕾)
水西门的上城堤阶梯
北堤一角
东堤一角
北堤内环路
北堤下的群众文化体育广场
安康汉江码头
安康城堤堤面
城堤上锻炼的人群
2001年修建江北滨江大道河堤一期2公里,按20年一遇洪水防汛标准修建。
2004年和2015年修建江北滨江大道河堤二、三期合计4公里,按20年一遇洪水防汛标准修建。并在滨江大道河堤修建汉调二黄广场、亲水湾、西城坊、茶肆、观景台等市民休闲娱乐设施。
江北城堤
江北城堤
2011年5月,开工修建东坝防洪堤3.63公里,西起安康东、北堤交接口,东至姚沟口,按20年一遇洪水防汛标准修建。
2011年5月,开工修建东坝防洪堤
东坝防洪堤
东坝防洪堤和汉江公园一角
2017年修建西起水电厂下的洞洞庙,东至金川门的西坝防洪堤1.82公里,按20年一遇洪水防汛标准修建。
2017年可供修建西坝防洪堤
西坝防洪堤完工
安康江南、江北城堤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建设地标,也是安康对外宣传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