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历程
?红色火种?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汉滨融媒”陆续推出《汉滨红色革命回忆录》,带您重温汉滨红色革命光辉历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汇聚磅礴力量。
恒惠渠
恒惠渠的前身为明嘉靖10年(1531年)创建的千工堰,渠首以梢捆沙石挡水入渠,灌田3000余亩。
1956年,安康县政府决定筑坝扩大灌区,组织恒口、五里两区农民分段修建浆砌石拦河滚水坝,总投资为54万元。1957年5月20日竣工,渠首高9.96米,长52米,坝下扩建东、西干渠。东干渠全长20.5公里,有隧道4座,渡槽5座。西干渠全长8.1公里,有渡槽3座,斗洞15处。东西干渠的总灌溉面积2.45万亩。1971年至1976年全部完成干渠防渗衬砌,灌区面积达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9%,粮食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10%。
1998年7月恒惠渠实施加闸蓄水枢纽工程,在原溢流坝段加设4孔10m×8.25m弧形钢闸门、3个中墩、2个边墩,总投资0.11亿元,于2000年竣工,库容162立方米,扩灌6000亩,总面积达到3.05万亩。
访谈记录
时间:2019年10月5日
地点:越河灌区管理处会议室
访问人:罗先余 王琦(记录)
被访问人:洪波,男,46岁,现系越河灌区管理处副主任
问:请你谈一下恒惠渠和越惠渠的基本情况。
答:恒惠渠原为千工堰、万工堰,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956年安康县政府决定修建堤坝引水工程恒惠渠,1957年由县委批准成立恒惠渠管理委员会,隶属县水电局,属县财政差额单位,1985年改制为自收自支,2000年被区编办确定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定编30人,2001年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为副科级事业单位,2007年合并于越河灌区管理处。越惠渠始建于1966年,1969年竣工投入使用,成立越惠渠管理委员会,1976年县编委会批复成立越惠渠管理处,隶属恒口区公所,属财政全额单位,1997年移交区水利局管理,2007年合并于越河灌区管理处。
问:请你将恒惠渠和越惠渠的工程情况谈一下。
答:恒惠渠加闸蓄水枢纽工程位于恒口小?村,1997年9月安康地区水利水电土木建筑设计院完成了加闸蓄水工程初步设计,省水利厅以陕水计发(1998)72号文批复同意建设恒惠渠加闸工程,1998年7月恒惠渠管理处委托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对初设进行了补充研究,并进行施工图设计,2000年竣工投入运行。该工程是在原溢流坝段加设4孔10m×8.25m弧形钢闸门、3个中墩、2个边墩,坝上游加防渗墙,坝下游加长闸墩基础,对坝进行加固,坝两侧进水闸及冲沙闸基本维持不变。闸关闭后可获得蓄水量162.7立方米,年可调蓄5?7次,可保灌2.45万亩、扩灌6000亩。主要灌溉恒口、大同、五里三镇,86个村,年均引水量3200万立方米,属小(1)型工程。越惠渠位于汉滨区与汉阴县交界地段的黄龙洞,处于汉江一级支流越河的中段,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003平方公里,越惠渠枢纽工程主要由一座高10.7米、长140米的拦河坝、右岸进水闸、2孔冲沙闸、引水渠以及岸坡护堤组成。主要灌溉恒口、大同两镇,37个村,设施灌溉面积1.07万亩,年均引水量55.91万立方米,为小(1)型工程。
1、修建于民国四年的恒惠渠条规11条
2、位于恒口镇小?村的恒惠渠管理委员会全景
3、1956年恒惠渠石头砌的滚水坝至今是新坝的基础
4、恒惠渠提水孔(老孔)
5、1998年坝下修的大桥连接上游8个村
6、恒惠渠枢纽工程全貌
7、恒惠渠东干渠
8、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恒惠渠管理委员会院墙
9、恒惠渠管理委员会的场址是建于清光绪年的?王庙
10、?王庙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