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小康路上的“拦路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如何及时预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安康市汉滨区医保局创新工作举措,利用医保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发了脱贫户监测分析系统,对全区医疗个人负担费用较大的脱贫户进行实时数据比对分析,通过扶贫数据共享共用机制,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好干部,在我患病后给予我及时帮扶,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7月28日,汉滨区茨沟镇佛爷岩村村民刘贤利感激地说。今年50岁的刘贤利全家共5口人,上有7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15岁的女儿。去年底,刘贤利确诊患了食道癌,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一下瘦到了90多斤,他不能再外出务工,家中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住院看病的花销让刘贤利一家经济压力陡增。

让刘贤利没想到的是,今年住院回家没多久,茨沟镇政府的干部很快上门了解情况,核查信息。原来刘贤利的医疗支出信息被汉滨区医保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到了。“我们这个系统实时更新,凡是汉滨区的脱贫户出院报销,花了多少钱,报销了多少钱,相关数据系统都会收到。通过初步分析,判断刘贤利家有因病返贫风险,我们就把信息反馈给了区乡村振兴局和茨沟镇。”汉滨区医保局智能审核股股长胡洪斌介绍道。

据茨沟镇社保站站长许德强介绍,在接到大病预警名单后,他们立即组织人员入户核查,按照核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被核查户年度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我住院花了6万多元,医保报销后自己只出了1万多元,村干部还帮我申报了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管理手册,去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一年可享受12万元的报销限额。镇上给我解决了临时救助2000元,还把我纳入了低保,我媳妇也到附近的社区工厂上班了。现在我病情稳定,每个月按时吃药、定期复查,虽然干不了重活,但可以在家里养猪、种菜。”刘贤利说道。

汉滨区有脱贫人口60665户201814人,占全省脱贫人口的4%、全市脱贫人口的25%,已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有效应对全区人口多、分布广、监测难度大的工作实际,汉滨区成立了因病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预警办法,在医保智能化审核系统中增设了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监测预警模块,确保对防范因病返贫致贫的监测帮扶更加精准、更加及时。

在汉滨区医保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中心,可以看到实时显示数据的大屏幕上,罗列着脱贫户参保情况、脱贫户每月就诊情况、脱贫户风险预警人群汇总分析等数据。这里犹如一个高速运转的大脑和神经中枢,五六名工作人员正专心盯着各种数据信息。

汉滨区医保局每月将监测预警数据推送给区乡村振兴局和各镇办,采取“系统预警、数据推送、入户核实、镇村研判、评议公示、审定备案、精准帮扶”的监测帮扶方式,利用低保、临时救助、公益岗位、产业扶持、社会慈善救助等措施因户施策开展帮扶。

胡洪斌介绍,汉滨区医保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系统于今年3月建成,5月正式运行,对凡是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家庭成员门诊、慢特病、住院累计负担费用达到2万元以上或家庭成员门诊、慢特病、住院累计个人负担费用人均达到6000元以上,以及个人负担费用累计达到1万元以上的,全部纳入监测预警范围,进行重点监测。

该系统的使用,不仅改变了“户申报、镇村排查、上级交办、数据比对、综合研判”自下而上的监测方式,形成了自上而下、直接交办的工作机制,还避免了监测漏点。

今年7月,汉滨区医保局智能审核股监测数据显示,大河镇先锋社区龚维勇家庭成员住院个人负担费用累计大于1万元,通过入户走访,工作人员了解到龚维勇夫妇长期外出务工,户内6人,在家4人。龚维勇今年先后两次在外患病住院共花费2万多元,个人负担1.1万余元。在外患病住院的情况,其家人不知情,镇村也不掌握,7月份医保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系统推送数据,镇村才知晓其患病住院情况,经过研判,及时将该户纳入了低保。

“以前主要是通过农户申请帮扶和干部走访排查,我们才能了解到患大病农户的花销情况,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可能数据还不够精准,帮扶措施也会相对滞后,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突发疾病住院未返乡,又没有告知家里人,镇村干部更难掌握。现在通过系统反馈情况,我们的帮扶更及时、更有针对性,可以有效降低返贫致贫风险。”大河镇社保站站长王波说道。

据统计截至6月底,该系统提供主要监测预警数据共346条,通过扶贫、医保、民政等部门和镇村的综合研判,已全部落实防返贫措施,成效明显。

“汉滨区医保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缓解了干部入户上门排查的工作压力。该系统运行后,减少了工作环节,提高了精准度,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杜绝了在外就医信息监测盲点,有效破解了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返贫致贫难题,为推进全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汉滨区医保局局长王功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