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历程

?红色火种?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汉滨融媒”陆续推出《汉滨红色革命回忆录》,带您重温汉滨红色革命光辉历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汇聚磅礴力量。

关家梯田

1963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号召。同时根据1965年春胡耀邦视察安康时“放手大胆抓工作、抓生产”的讲话精神,安康县开始在农业生产土地改良上作动员部署。关家乡率先在境内开展修梯田运动。

关家乡距安康城区20公里,属中高山区。乡境内山势陡峭,耕地基本在半山腰及山坡顶,土质为白土(俗名)和黄棕壤土,保水性能差。根据当地的山势特点和土壤条件,60年代中后期,开始修建梯田。办法是先起土垒坎,用土填平面山田,把一些边角闲地纳为一体,据当地老人讲,这种做法还可扩大土地面积。由于方法不当,造出的梯田不久便损坏,质量差,到1968年此法停用。这是第一阶段。1971年,全县开始号召大修梯田。关家革委会主任陈应楼任总指挥,全乡投入3000余劳动力连续大干4年,修梯田9000余亩。第二阶段修梯田采用就地取材、石头砌坎、硬扳土削坎垒坎方式,梯田的稳定性得到保证。此后,各届领导和人民群众沿用此法继续修梯田,至上世纪80年代末。关家现在梯田1.2万亩仍发挥效益。

访谈记录

时间:2019年10月2日

地点:关家镇政府

采访人:罗先余 王琦(记录)

被采访人:王世谋,男,70岁,住汉滨区关家镇许河村四组,现系该组组长。

问:我们是区文旅局和档案馆的。今天请你来是想了解一下当年农业学大寨修建关家梯田的有关情况。请将你所知道的情况向我们谈一下。

答:具体年份记不清了,就是陈永贵上台以后的事。哦,对了,最初1958年修过一次梯田,当时追求的是数量,不久梯田都垮了。陈永贵以后,修的是质量,修一个就要算一个。那时候修大寨田也是凶得很,呼呼得都是高潮。这次修大寨田,原来边边垴垴没种上的,一挖大寨田亩数还比以前多了。当然,有的地方不行,地是固定的,一挖就缩小了,有塄坎占着。总的来说,这次修大寨田,土层有固,又宽广又永久,另外边边还能种上树,有经济效益。当时为了修大寨田,区上有专门管雷管炸药的。

问:当时是咋修大寨田的?

答:你看我们修的大寨田至今都没垮。我们队上开始修的时候,修的是倒庄。就是把高处的土巴倒到低处,一个倒一个,倒到最后没有土巴了再来弄土巴。所以修得结实得很,并且又挖得美,就是修得慢一点。但这样既把梯田修好了,土层也厚了。当时我在我们队上是小人才,去检查验工,用铁攥子攥,谁那里深度不够就不行。我那时候就是组长,当到现在已当了54年。

问: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答:还有就是,为啥关家的梯田修得这么好?因为上边政策来,群众都欢迎,都明白修好了,才能吃饱饭,这是为我们好。修好了梯田,耐寒保墒。所以群众都很自觉。

被现代农业园区使用的梯田

山顶的梯田2

山顶的梯田3

与农舍融为一体的梯田

石坎垒起的梯田

与农舍融为一体的梯田

继续使用的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