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是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县区,也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辖27个镇办495个村(社区),总人口1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万人。

全区有贫困村23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61579户202416人。2016至2019年已脱贫退出55911户191107人。自2016年以来,安康市汉滨区实施扶贫项目7825个,累计完成投资52.33亿元,形成扶贫资产7449个30.29亿元。其中:公益类19.44亿元,经营类8.86亿元,到户类1.99亿元。面对这些扶贫资产应如何管理?汉滨区始终坚持以“五坚持五破解”为有力抓手,从扶贫资产谁所有、由谁管、怎么管等方面打通“堵点”,全面盘活扶贫资产,给出了一条扶贫资产如何管理的汉滨标准答案。

坚持盘清底数,破解扶贫资产归谁所有的问题。汉滨区按照“摸底、登记、比对、公示、移交”规范程序,迅速开展扶贫项目大排查清理专项行动,对2016年以来使用各级各类扶贫资金实施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分类逐项核查。

区级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年度扶贫资金项目建设计划排查,形成行业部门扶贫资产清单;镇(村)对区域内实施的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逐一核实,形成镇村扶贫资产清单。两个扶贫资产清单实行“双线比对”,明确每项资产身份信息,比对无误后重新登记入区扶贫资产台账,并及时将资产归属、收益情况等信息予以公示。在公示期满群众无异议后,准时移交资产使用,切实做到了扶贫资产底子明、责任清,全面明确扶贫资产归属权限。

坚持精准管理,破解扶贫资产怎么用的问题。扶贫资产运营难点在于经营性资产,汉滨区紧盯已投入的9.4亿村级经营性资产,坚持以机制规范运营,逐步形成了“一模式两机制”规范管理方式。即通过探索建立市场经营主体项目申报筛选机制,认真识别经营主体现状,把严市场经营主体介入经营性资产入口关。

探索构建经营扶贫资产“三队两账”管理模式(即带贫主体规范建立生产劳务队、生产技术队、策划营销队,企业财务运行专账和带贫益贫台账),明细项目资金使用流向,把严市场经营主体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关;探索建立“六有五规范”机制(六有即带贫主体有明确的办公场所、有明晰的企业账务、有专业技术人员、有产业园区基地、有档案资料、有公示公告;五规范即规范项目管理、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带贫益贫、档案资料),统一经营主体管理标准,把严市场经营主体规范管理关,从而实现企业增效、贫困户分红增收、集体资产积累的“三赢”运营管理目标。

坚持分类施策,破解扶贫资产由谁管的问题。汉滨区根据国有资产区公共资产管理部门委托行业主管部门依法管理、集体资产村级集体管理由农业农村部门纳入“三资平台”监管的总体要求,在精准对扶贫资产确权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三级主责、三线管理”工作模式,即区级层面,制定完善相应规章制度,成立区集体股份经济总社,规范扶贫资产运营公司管理,夯实各行业部门监管、指导责任;镇级层面,建立移交资产项目台账,做好信息登记和项目分类,制定本区域资产管理运行、维护、考核等管理办法,明确权责,压实责任;村级层面,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相应台账,明晰本村扶贫资产种类、数量、投资方向和收益概况,做实项目的管护责任和管护措施,做好公益岗考核工作,实行薪酬绩效与考核结果挂钩。通过层层夯实权责,进一步明确了扶贫资产管理主体。

坚持按类施策,破解扶贫资产怎么规范管理的问题。汉滨区结合公益性、经营性、到户三类资产特点,针对公益性扶贫资产,探索建立“运维基金+自主管理”机制,区级设立扶贫资产运维基金,着力解决扶贫资产严重损毁情况,村级设立村集体公积金,将村级资产收益的20%作为留存,着力解决村级公共资产运行维护。

同时,充分发挥群众自治自营积极性,在水利设施管护方面,推行水利设施产权证、使用权证和水利设施管护协议书等“两证一书”制度,落实“一会一员”(供水协会和管水员),探索由供水协会牵头,管水员负责,农户安装水表据实收取水费的自我经营自我管理的路子。在通村道路管护方面,颁发“一证一书”(产权证、管护书),落实“一路一长一岗”(即一条道路落实一个路长一个养护员)的机制,做好通村道路的日常维护、病害路段维修等工作;针对经营性资产,汉滨区委托第三方审计对资产现状进行评估,资产价值认定后移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针对到户资产,由各村盘清底子,建立台账,明确扶贫资金补助到户情况。通过采取分类施策,实现扶贫资产分类规范化管理。

坚持完善制度,破解扶贫资产如何长效发挥的问题。汉滨区始终坚持以用好制度这个标尺解决扶贫资产长效管理的问题,创造性建立了一套以《汉滨区扶贫资产管理办法》管总的制度体系,通过像区水利局制定了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农村饮水工程考核办法、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基金筹集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区交通局制定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考核办法等制度,区农业农村局制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使用办法、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壮大村集体经济考核办法等部门不断完善分管领域制度的方式,有效地落实了扶贫资金项目清理整改,进一步加强了扶贫资产管理,推动了扶贫资产确权登记。截止目前,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已建立959个,其中区级已建立21个,其他(含镇级、村级、经营主体)已建立938个。该区已基本实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扶贫资产长效发挥带贫益贫作用良好局面。

通过强化管理,创新机制,汉滨区探索出了一条扶贫项目资金风险安全可控、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惠及千家万户的成功之路。该区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改善提升,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较2015年增长71.6%,全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初的16.9%下降到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