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千挑万选的品种,在这里进行一至两年的监测,记录下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一系列数据,优中选优推广。”

6月中旬,阳光炽热,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大山深处茨沟镇茨口村的试验稻田里绿浪翻滚,稻苗已长势渐高。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汪德义挽着裤腿,汗流浃背站在泥田,指着眼前的一片稻田说。

1971年出生的汪德义打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1992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怀着一腔热血,一头扎进汉滨田间地头。自1997年以来,汪德义一直承担省、市、区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从品种遴选、试验田选址、技术培训到验收测绘,汪德义必到现场亲历亲为,谨慎而细致地将每一环数据都记录在册才肯放心。

“他袖子、裤腿子都挽多高的,在地里挖土呢!”说起第一次见到汪德义时的情景,汉滨区农业农村局干部周?历历在目。

“开始上大学我都不知道农学是干啥的,稀里糊涂就去上了!”回忆起过往的趣事,汪德义咧着嘴止不住地笑,“回来了才知道学农学就是天天在地里蹲着,但是越做反而觉得越有意思,要是哪天不让我下地,我心里反而空落落地。”过去,汉滨区缺乏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粮油作物,加上技术短缺、农田机械化程度低,导致粮食生产效益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

年轻的汪德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与团队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等。他跑遍汉滨沟沟坎坎,为农民朋友送技术。乡间小道、林荫树下、泥地里都成为了大家的教室。

在汪德义的带领下,汉滨近10年累计建设水稻、油菜万亩示范基地30个,百亩高产田60个。汉滨区粮油绿色高产创建活动每年综合评分均居全省前茅。2009年油菜单产破全省纪录,14项科学技术(农技推广)成果在全省累计推广1200万亩以上。

“我们种地和农民朋友还不一样,不仅仅是种了收、收了种,在进行试验时,哪怕是天上下刀子,只要是时间到了都必须下地播种、记录、对比、管理……一季下来,我们至少要记录上千条数据。”汪德义说。

25年来,汪德义累计完成水稻、油菜、玉米新品种区试200余组,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最美农技员提名”“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优秀农技人员”“全国农牧渔丰收奖农业技术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汪德义精心呵护的汉滨大大小小试验示范田里,一茬茬小麦、一株株玉米、一片片油菜从播种到成熟,直至收割,不断循环往复,符合陕南当地条件的优质高产品种就从这里诞生后,被大面积推广。

如今的汪德义虽然已是汉滨区高级农技专家,身上的光环也越来越多,但汪德义说试验田依旧是他的“主战场”,每天在田间和单位之间忙碌,才让他觉得心里更踏实。

寒耕暑耘,夏大雨、冬大寒,田野永远生生不息,汪德义永远脚踏泥土,头顶苍穹的看着这片他为之奋斗终身的地方。

“我是农村出来的娃,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爱家乡这片土地,如果有天咱们这儿的农民凭借种粮就能有足够的收益,我的心愿就真的实现了!”汪德义语气坚定,眼中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