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瀛湖两岸,仿佛进入了一个花果园,枇杷挂满枝头,迎着微风飘扬,等待即将来临的丰收;一树树杨梅果,正迫不及待地吸收着日月精华,暗暗蓄积力量;中华蜂正在这个花果园里来回穿梭,辛勤采蜜……。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瀛湖镇,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里绘就。 近段时间,对于瀛湖镇洞桥村14组村民罗枫来说是个关键时期,他的200亩杨梅进入管护的关键时期,再过一个多月杨梅就要成熟了,今年的收入好坏,全靠他这段时间的管护。 “目前挂果的有十几亩,其它的还是幼苗,还得几年才能挂果,去年仅杨梅就卖了5万块钱,比在外面打工好。”谈起收入,罗枫面露喜色。 罗枫今年40岁,过去一直在外地打工,媳妇留在家中照顾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打工已不是长久之计。2005年,罗枫决定返乡发展,2009年开始种植杨梅。 “刚开始种了有十几亩,后来杨梅市场销售情况不错,又流转村民土地200亩种植杨梅。”罗枫的园区位于瀛湖景区,每到杨梅成熟的时候,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同时由于杨梅口感酸甜,引来一批客商前来预定。 瀛湖镇洞桥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562户2018人,洞桥村杨梅种植面积已由过去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亩,实现了杨梅种植全覆盖,杨梅产业已成为洞桥村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和罗枫一样忙碌的还有瀛湖镇清泉村党支部副书记洪本仨,一年一度的枇杷节就要来临,刚在村上开完枇杷节筹备会议的他,又挨家挨户给村民宣传枇杷防虫注意事项。 “我们这的枇杷是绿色无公害的,不能让村民喷洒农药,以免影响枇杷的质量……”洪本仨边走边给记者说。 清泉村的枇杷种植历史悠久,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植,但是一直未形成规模。2011年,清泉村的开始大面积种植枇杷,现在已发展枇杷2000多亩。 今年,洪本仨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开始给枇杷分等级,树立品牌意识。“过去枇杷没有区分等级,卖不上好价钱,今年区分等价,可以让枇杷经济效益最大化。” “1.5两到2两定的是20块钱一斤,1.5两到1.2两的定的是15块钱一斤,1两到8钱的定的是13块钱一斤……”洪本仨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清泉村村民张仕翠曾经是一名贫困户,2016年开始种植枇杷,现如今已经种植枇杷3亩,在她眼里,枇杷就是致富的“金果果”。 “去年枇杷行情好,销路不愁,一共卖了两万多块钱……”张仕翠告诉记者。 脱贫攻坚期间,像张仕翠这样靠种植枇杷脱贫的共有40户,而全村贫困户共有41户,枇杷种植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主要产业。瀛湖枇杷远销海外,市场供不应求,全村457户农户中销售额在上10万块钱农户有20多户,销售额在4到5万块钱的农户有100多户,销售额在1万到3万之间的农户有300多户。 瀛湖镇在发展枇杷、杨梅种植的同时,也带动了养蜂产业的兴起,形成了游客采果,蜜蜂采蜜的循环产业。“咱们这蜜源的种类比较多,有板栗、橘子、枇杷、杨梅等,所以咱们这是百花蜜。”说话的是汉滨区山野老农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国磊。 好山好水出好蜜,靠着瀛湖库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郭国磊的合作社成产蜂蜜品质高,口感好,市场供不应求。2019年,郭国磊建立了自己的蜂蜜加工厂,取得了SC认证,去年蜂蜜销售额达600余万元。 目前,合作社共在瀛湖镇建立中蜂养殖场22个,养殖中蜂3000多群,共辐射瀛湖镇15个村,带动贫困户126户430多人。 “我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自己收蜜、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许多农户都因此受益,大家的日子像蜜一样甜,我们也将继续做大做强合作社,争取服务更多的村民。”汉滨区山野老农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国磊说。 目前,全镇现茶园种植面积累计3万亩、枇杷种植7000亩、苗木花卉培育850亩、黄花菜种植800亩、中药材2000亩、杨梅2000亩、拐枣6000亩、蚕桑500亩、养蜂达3000箱。现有现代农业园区29个,其中省级园区1个、有家庭农场44个,合作社148个。 “瀛湖镇将按照“南抓茶、北抓桑、枇杷鲜果抓中央”的发展思路,围绕园区建设、龙头培育、科技支撑、品牌打造,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推进,着力打造好“玉岚万亩茶旅新村”、环湖“万亩枇杷杨梅产业带”、“张明俊教育基地”名片,全力推动全镇林果经济、旅游经济、畜牧养殖、食用菌稻鱼、甜蜜经济、商贸经济等六大产业板块引领发展,推动瀛湖各项产业做优做强、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瀛湖镇党委书记王小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