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法袍,他是法律的代表,神圣威严,刚正不阿;拿起法槌,他是公正的判官,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走出法庭,他是和谐的使者,化解矛盾,关爱群众,作为汉滨区人民法院一名员额法官、民一庭负责人,“铁面”与“仁心”、“刚毅”与“柔情”,无论怎样交织碰撞,都是真实的梁超。

2005年,怀着对法律的憧憬与向往,梁超通过全省统一招考进入汉滨区人民法院,先后在五里法庭、民一庭、执行局、吉河法庭等部门工作,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都把公正司法当做自己的生命。

“群众到法院打官司,都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结果,我们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案子办好,让他们心服口服”,梁超说,“我不能容忍我的法官生涯中出现不公正”。

出于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庭审前梁超除了制定详细的庭审提纲和预案,召开庭前会议,还主动以公开观摩庭审的方式,邀请人大、政协、群众代表等多方人士旁听庭审。在审判过程中,坚持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定性准确到位,在他近三年审理的723件案件中,无一错案和超审限案件。

“案子交给梁庭长我们都很放心,他对待我们像家人一样,公正热情又耐心”,很多群众这样评价梁超。

梁超坚持在办案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办案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方便群众诉讼维权,他和同事们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充分利用陕西移动微法院、云上法庭、微信、QQ、电话、短信等方式推进线上诉讼服务,做到疫情防控不停步,审执主业不“打烊”,司法服务不“掉线”。

办案的根本目的是化解纠纷、解决问题。面对各类案件快速增长的巨大压力,梁超认识到只有创新,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矛盾纷争,他在办案实践中,创新发展了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多元纠纷调解模式,将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法律专家(律师)调解、志愿者调解等引入到司法实践中,让每一起纠纷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式,尝试了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实践。

2020年清明节,陈家三兄弟回老家祭祖,不料燃放礼炮时倾倒,不慎将唐某右耳炸伤,造成十级伤残,双方协商未果,唐某遂将陈家三兄弟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汉滨法院依法受理后,立即针对案情,了解双方当事人情况,得知原告唐某为贫困户后,依法为其办理减免诉讼费手续。案件审理过程中,梁超不厌其烦进行耐心、细致的调解,但因为双方诉求分歧较大无法调解。然而梁超并没有放弃,他本着充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根本的原则,庭审前后又进行了两次背靠背调解,一方面安抚原告激动的情绪,一方面苦口婆心地给被告讲法理情理。最终,双方当庭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当庭一次性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共计3万元,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我佩戴上这枚法徽,就是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面对办案,梁超是铁面无私的,但是面对弱者、需要帮助的人,他的内心却是无比的柔软。

2020年8月21日上午,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当事人在经过开庭审理后,怒气冲冲的签完字准备退庭,细心的梁超发现原、被告14岁的儿子旁听案件后在默默的流眼泪,他和两位陪审员当即把双方当事人分开做工作,从孩子抚养、家庭环境等方面给孩子父母讲道理,感动了夫妻二人,最终双方和好,看着一家三口手拉着手远去的背影,梁超长长舒了一口气,他为挽救了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而感到欣慰。

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七,20多个农民工来到汉滨区法院,状告安康一装饰公司拖欠工资,为确保每一个农民工能在年前拿到工资,梁超和该院四名法官齐上阵,耐心沟通协调、释法析理,在腊月二十九上午,企业和所有农民工达成调解协议,在调解现场支付了第一笔工资款。农民工张某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汉滨法院短短三天时间就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谢谢你们!”

区法院陪审员、临江社区居民柴晓说:“梁超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多种方式调解矛盾、化解纠纷,从法律规定、道德情感、利益得失等方面进行思想疏导、心理抚慰、感情说和,达到双方满意,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样为陪审员的农民王全军评价梁超说:“他的工作能力很强,办事雷厉风行,办案思路清晰,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

退休老干部、陪审员李在政说:“看着梁超个子高高大大的,很威严,其实,他坚强的外表下有一颗柔软的心,人很热情亲和,时刻想着为群众办实事”。

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梁超以问题为导向,从调解矛盾纠纷入手,把法庭搬到村镇基层、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痛点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槌在手重千钧,铁面仁心美名扬。正是基于工作中的优异表现,梁超先后获得省市区“优秀办案能手”、“优秀调解能手”、“普法先进个人”、“执行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