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刘支书,刘支书能到中央去领奖,不仅为安康争了光,为汉滨争了光,也为我们良田争了光,在他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他得到这个荣誉是当之无愧的。”汉滨区流水镇良田村支委委员何学琴激动地说。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良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堂余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消息传至秦巴山深处的良田村,人们奔走相告,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甘为基层“孺子牛”

每每提起刘堂余,良田村村民唐仁新就热泪盈眶。

“想到国家的政策对我来说确实好,给我减轻了很大的负担,还住上了明亮的房子。”以前,唐仁新的生活曾接二连三遭遇不幸,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做了胃癌和肺癌手术,儿子又患上了尿毒症,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万般无奈之下,唐仁新拨通了刘堂余的电话,刘堂余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后,迅速召开村民大会,将唐仁新纳入建档立卡贫困系统,号召发起“水滴筹”,为唐仁新解了燃眉之急。

“要不是刘支书,我这生活可咋过啊!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还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的工作,让我有了固定收入,还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刘支书一心一意为我们群众办事,自己从来不求半点回报。”唐仁新感慨。拥有27年党龄的刘堂余,担任村干部已经整整30年,从会计到村主任再到党支部书记,刘堂余始终不改勤奋本色,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良田人民谋发展。三十年如一日,他将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良田村的群众,用默默的付出践行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一心谋发展拔穷根

良田村地理情况特殊,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因地理位置原因,一直戴着“贫困村”的帽子,刘堂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5年,东安、良田两村合并,刘堂余用了3个月时间走遍每家每户,逐一把各家的情况一一记录,因户制宜,因人而定,结对子,找路子。

“刚到村里的时候,山路崎岖,好多地方都不通路,好多的泥泞路,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汉滨区文旅广电局派驻良田村第一书记刘红雨回忆,“那段时间刘支书吃不下、睡不好,时时刻刻想着村里的发展,天天在为村里通路的事情奔走,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为了这条路,刘支书上上下下奔走了上百次。”

刘堂余多方奔走找资金,终于在2017年至2018年间,硬化了通村到组的10公里道路,并修建了全区唯一的两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同时还为村里争取到资金,建设好人畜饮水工程,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自来水。

路通了,要带领全村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刘堂余意识到,靠以往的种田耕作是不行的,发展产业才能“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才会有源源不断地“活水”来。在发展产业上,刘堂余开动脑筋、四处考察,拜访农技专家,多方了解,组织村“两委”班子开会研讨适合村情的产业,最终确定茶叶种植适合良田村的发展。

说干就干,刘堂余找到大竹园镇的投资商。刚开始投资商并不看好良田村的发展,刘堂余多次做工作后,投资商才同意在良田村投资。投资商找到了,土地的流转又是一项大问题。一直以来,土地都是农民的“命根子”,听说村上要流转土地种茶叶,说什么也不干,但是刘堂余没有放弃,挨家挨户做工作,答应村民每年每亩土地有一定的流转费,同时还能享受入股分红,不用外出就能有收入,村民才慢慢答应土地流转。

从2013年引进茶苗开始,刘堂余着手培育起属于良田自己的茶叶。他亲自上手,白天吃喝都在田地里,夜里就在村委会学习培育知识,常常不落家。“那段时间,刘支书身体消瘦了许多,头发也白了不少。”良田村监委会主任何学志说。

自2013年以来,良田村建成了1500亩标准化茶园。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沉甸甸的收获。2020年,良田村164户651人彻底告别贫困,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的目标。?

不忘初心 继续奋斗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开始前,市委书记郭青与全市参会代表座谈,还特意向我了解良田村产业发展情况。”刘堂余说,“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因为脱贫攻坚,良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越过越好,村容村貌越来越美,我们扶贫干部都有同样的感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要继续奋斗,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刘堂余表示,下一步,良田村将高标准改造升级现有茶园,高质量发展江边果园,依托流水镇、良田村的山水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产业振兴;发掘培育乡土人才,吸纳外出务工人士返乡创业,实现人才振兴;持续开展新民风建设,挖掘民俗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文化振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护好绿水青山,实现生态振兴;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建设,发展年轻党员,壮大集体经济,实现组织振兴。

“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继续做好发展领路人、振兴追梦人、群众贴心人,把良田村的事办实办好,让全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刘堂余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