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的陕南安康,青翠欲滴,生机盎然。为纪念安康市慈安便民桥建设突破3000座,4月18日,安康市慈善协会举办“慈安便民桥建设项目”观摩交流会。已是九旬高龄的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省慈善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徐山林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

徐山林(左)与李增福在桥碑前合影.png

徐山林(左)与李增福在桥碑前合影



作为慈安便民桥建设项目的发起人,徐山林此行专程来到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察看在安康建设的首座慈安桥——“赵沟慈安桥”。

听说老领导要来,当年参与建桥的许多村民早早聚集在慈安桥头等候。徐山林下车来到慈安桥头边,谭坝镇党委书记李炀指着一位村民介绍道:“老领导,这位就是当年给您写过信的李增福。”徐山林激动地握住李增福的手,久久没有松开。随后,他为大家讲述了一桩尘封近30年的往事。

微信图片_20250513113122.jpg

徐山林讲述第一座慈安桥背后的故事


1996年7月28日,由徐山林担任会长的陕西省慈善协会正式成立。正在协会班子谋划今后工作之际,徐山林收到一封来自广东的信,写信人是一位安康籍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在信中说,自己在《羊城晚报》看到了一篇报道,说在安康八一水库旁一个偏远山区,学生上学必须绕过这座水库才能到达学校。为了节省时间缩短路程,一些学生家长就用废旧轮胎做成“小船”,结果有几个学生溺水而亡。“这个事情很严重,需要尽快解决。但是我在深圳当保安,也没有多少钱,就捐1000块钱吧,用这些钱修一座桥显然不够,但我尽了绵薄之力,也请求省慈善协会帮着解决一下。”

“我当时看了这封信就坐不住了,我是慈善协会会长,老家就在安康,看到家乡的孩子划着轮胎过水库去上学,而且发生了安全事故,就心急如焚,于是就立刻安排时任省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蔡肇发前去调查。”徐山林回忆道。

原来,位于安康市茨沟区(现汉滨区)松坝乡的全省重点工程“八一水库”自1961年建成后,由于库东交通的中断,给赵梁、黄龙、龙洞、鸭蛋河、惠坪等5个村4000多名群众造成“过河难”。经调研,省慈善协会与县级安康市政府、交通局及当时的谭坝乡政府决定采纳当地干部群众提出的修路建议。随后,由徐山林牵头向止园饭店募集10万元,省慈善协会捐资10万元,共计筹得20万元建设款资助谭坝乡修建公路。

微信图片_20250513113125.jpg

徐山林见到李支文


时任谭坝乡人大主席的李支文是当年修路建桥的总指挥。他说:“当时知道要修路,群众热情高涨、欢欣鼓舞,自发投劳500多人,义务建勤工5.4万个;1997年6月20日开工,经大战110天修通了8.7公里路基,让库东公路从库尾的李家河大桥接上了五茨公路,连通了河东的五个村。”

1997年10月19日,徐山林专程来参加通车仪式时,发现路虽然修了,但因赵梁村的赵沟上面没有桥,无法连通对面的惠坪村。他当即表示:“省慈善协会再捐10万元修建赵沟桥。山区修桥修路是大事,以后慈善协会修路就叫慈安路,修桥就叫慈安桥。”

11.jpg

于是,安康市、陕西省首座慈安便民桥就这样诞生了。

建好后的“赵沟慈安桥”长27米、宽5米、高8米,在连接库东公路的同时,经过改造升级,目前连通了宗兴路、北环线和五茨公路、西康高速,形成了汉滨区北山片区交通网络。

如今已头发花白的李增福老人得知徐山林重回赵沟慈安桥的消息,便早早来到桥头等候。见到徐山林时,他激动地说:“谢谢!谢谢!谢谢领导的帮助!如今,乡亲们都好过了,多亏了这座慈安便民桥。”

图片  徐山林与李增福

徐山林指着桥头上的石碑,高兴地对大家说:“这个桥名字就是我给取下的,字也是我写的,这既是安康修建的第一座慈安便民桥,也是全省首座慈安便民桥,是陕西慈善事业的起点。”

微信图片_20250513112453.jpg

1998年,徐山林根据陕南陕北各自地理环境特点,提出实施“南桥”“北水”慈善品牌战略。2001年安康市慈善协会成立后,将慈安桥建设作为重点项目统筹规划、精心施工,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修建慈安桥(慈安便民桥)3061座,占全省总量的近40%,总投资25391万元,惠及人口近200万人。慈安桥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为助力安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誉。

牛蹄镇2.jpg  
大河镇吊桥.JPG  
双龙镇新华社区.JPG  
叶坪镇李家院子.jpg

如今,星罗棋布的慈安便民桥就像一道道耀眼的彩虹,遍布于安康的群山之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平安桥、救命桥、致富桥、连心桥、幸福桥”。